時寒冰:中央房地產調控下看四部門各唱各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4日 07:04 每日經濟新聞 | |||||||||
時寒冰 “國六條”細則未出,政府各部門在壓力下聞風而行。 建設部就售后包租形式購房中存在的風險提醒消費者;國土資源部再度表示要利用規劃來嚴格限制用地;統計部門則打算改變統計方法以期改變統計數據互相打架的局面;國
這些大多屬老調,不知能否彈出新意?如房屋售后包租,早在2001年6月,建設部實施的《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中明文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得采取售后包租或者變相售后包租的方式銷售未竣工商品房。”這種始自上世紀90年代海南等地區房地產泡沫時期的變相融資方式,如今聲勢浩大地卷土重來———房地產開發商的資金壓力固然是一個重要原因,建設部有規不依、銀行提供擔保也難辭其咎。 建設部提醒的其實是金融風險,也有替央行操心的意思。可他們真的是在替央行操心,還是在推卸自己的責任?水皮曾列舉雙方政策的博弈,“央行2003年12號文件出臺房貸新政,建設部轉身以國務院名義發出121號文件肯定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2004年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發布報告批駁房地產泡沫論’,央行決定提高利率;2005年央行提出考慮取消期房銷售,建設部發表談話認為時機不成熟;2006年‘5•1’前后,央行再次提高貸款利率和公積金貸款利率,建設部官員則辟謠重點城市不存在房源不足的問題。歷時三年,央行和建設部對房地產市場的判斷才出現了協調的微弱信號。” 建設部一貫的態度再清楚不過。如今建設部提醒消費者存在風險,我看更應該問問自己,為何聽任這一現象泛濫成災? 另從國稅部門提出延長二手房交易營業稅征收時限、提高土地保有環節的稅負等辦法來看,從表面上看,固然有利于房市降溫,但是,又有誰說得準呢?二手房交易從何時算起,是從得到房產證算起,還是從簽訂購房合同之日起計算,甚至從入住日開始算?其間操作空間極大。考慮到以往稅收優惠政策彈性之大,人們有理由擔心此次政策在執行中再次走樣。 國土資源部門想要嚴格規劃必須先治嚴重的囤地現象。2004年5月14日,國土資源部負責人對外透露,至2003年底,全國土地儲備量約為170萬畝,其中至少有70萬畝囤積于開發商手中。早在1994年7月公布的《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就明確規定,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進行房地產開發的,超過出讓合同約定的動工開發期滿一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征收相當于土地使用權出讓金20%以下的土地閑置費;滿兩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1999年國土資源部頒布的《閑置土地處置辦法》、2005年的“國八條”,都重申了這些規定。囤積如此數量的土地,沒有銀行與地方政府的支持,沒有機會主義式的執法方式,僅靠開發商是不可能完成的。 想不想彈壓房價是一回事,能不能彈壓又是一回事,前者是認識、后者是技術,最怕的是兩者皆不備,卻強作解人。 隨著中國經濟轉軌走向深入,政府各部門的反應的差異化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圍繞著本輪房地產調控,最有趣的并不是房地產商在壓力之下的內訌,而是政府各部門發言中或明或暗的指向。各唱各的調當然意在表明本部門其實很有作為,可惜無法形成和諧的交響曲,圍繞著一個主題演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