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的“十一五”規劃中,年均經濟增長率預期目標為7.5%。而在全國31個省市公布的“十一五”規劃中,預期平均GDP增速是10.1%,最高的達13%,最低為8.5%,普遍超過中央提出的總目標1~2個百分點甚至更高。(5月15日《中國經濟周刊》)
不要以為上述現象就有多么地驚人,再聽一聽中國宏觀經濟學會會長房維中的評價:“全國不是只有一個GDP預期目標,而是各省、地、縣各有各的追逐目標,并且越往下速度越
高,各自都要為之奮斗。”
這樣一種嚴重背離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的現象,帶來相當多的惡果。比較直觀的便是基層數字統計造假成風和投資效益低下。河南省駐馬店某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干部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的記者,“我們基層干部對GDP已經麻木了,從來沒有真正統計過,都是隨意報的數字。”;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袁鋼明這樣分析,近年來,我國的投資增長水平異常高,2002年投資增長超過40%,2004年超過45%,2005年更是達到了50%。相反,我國GDP構成中個人消費比例低,且近年來不斷下降。“這么多年的超高投資,盡管可以說明國家財政實力較強,但更能夠反映出投資效益的低下。”
這樣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當然應該引起各方面的重視。而各方面對此追本溯源尋找到的罪魁禍首,驚人一致的統一在“數字出官”這一癥結上。人們認為,是因為“數字出官”,才有了統計造假、盲目追求投資擴張等等這一切。于是,人們便窮盡腦汁以尋找所謂更“科學”的系統來代替“數字出官”。而“綠色GDP”正是這樣的一個被選中的系統,且可以說是唯一被選中的系統。但是,“綠色GDP”其實更類似于一個美好的幻想。雖然我們的有關部門不愿意承認它根本不具備操作基礎,但是,可以預見的是,“綠色GDP”將是有關部門和輿論追求的一個目標。
我們也許不能不承認,雖然“數字出官”有著一些堪稱致命的弊端,但在現實的官員選拔制度下,又只有它才是最優的選擇!
為什么?因為我們當前的官員選拔制度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選拔制度。這種選拔制度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即它了解官員政績的渠道非常狹窄,成本非常之高,而且因為各種主、客觀原因極易發生偏差———甚至可以說是顛覆性的偏差!所以,統計數字以其直觀而簡單也便成為反映官員政績的最優方式!
改變官員選拔制度建議這樣做,即:建立起一套自下而上的官員選拔制度———其實這也正是為歷史和現實證實最優秀的官員選拔制度。而當一個自下而上的官員選拔制度建立起來時,誰還會為“數字出官”的危害而擔憂?
蘇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