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浩:孔子PK章子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1日 21:04 新浪財經 | |||||||||
方浩 “一個姚明,一個章子怡,比一萬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長今》就是韓國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個好例子。” “要像重視孔子一樣重視章子怡,中國文化才會有未來。”
以上兩句,是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在《新周刊》關于“販賣中國文化”專題中說的原話。后經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主持人的引用,立即掀起了軒然大波,甚至有人“真是要拍案而起”了。據了解,對張教授石破天驚的如是觀點持否定態度的占到了99%。 誠然,孔子影響中國千年,是中國儒家文化的創始人,而章子怡則是當代的一個電影明星,兩人處在不同時代,不在同一水平位置,根本不能做比較。另外,從文化思想含量及歷史影響、歷史地位等各方面來講,章子怡也絕對不能與孔子相提并論。但我想99%持否定態度的人100%是沒有理解張教授的真正用意。章子怡是現代現實生活的符號,孔子則代表著中國傳統。章子怡和孔子的比較的確毫無意義,但現實與傳統進行比較,則就成了意義格外重大的事情。因此,與其說是孔子PK章子怡,不如說是傳統在PK現實。 社會,需要不斷進步,而且是在不斷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取得進步。但進步的源泉在哪里?方法與手段又是什么呢?曾經有段時間,有許多人在面對中國問題的時候,希望以西方的模式來解放本土的事情。然而由于中國社會相對于西方社會存在極大的差異,導致了照搬西方模式適用的失敗。實踐證明,此路不通。于是,人們轉移了視角,開始關注起中國自身悠久渾厚的傳統思想文化。最近幾年,國學興起,傳統文化,幾乎是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欣欣向榮局面,出現在了人們的面前。然而,不管是取義于西方,還是問鼎于傳統,實際上都是缺乏創造力,創新思維衰竭的表現。 模訪西方與因襲傳統是解決不了現實問題,對生活無益,根本就是沒有出路的。只有泉頭活水,才有長流清渠。那么,這泉頭活水又是什么呢?答案是——現實生活。只有現實生活,才是進步的源泉,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勁動力;只有在現實生活中求創造,求創新,才能不斷的通過解決問題,掃除發展道路上的種種障礙。強調現實,注重生活,并不是說要排斥西方文明,漠視傳統文化。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從現實生活的需要出發,對各種西方文明與傳統文化進行甄別與篩選,能用的則用,不能用的或擱置、或毀棄。概而言之,現實生活才是創新的沃土,離開了現實生活,任何事情都將無從談起。 文化也是一樣的,現實文化是現實生活的產物,是現實生活的需要,必須受到充分的重視。只有這樣,整個中國文化才會發展起來。實際上,張頤武說“要像重視孔子一樣重視章子怡,中國文化才會有未來。”這樣一句話,正是對某些人只重傳統,不關心現實生活,甚至蔑視現實文化的批判。對于張教授的這句話,我想不妨可以改成:“要像重視傳統文化一樣重視現實生活中的文化,中國文化才會有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