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為何歧視農村學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8日 18:07 新浪財經 | |||||||||
陳鳳庚 清華公布的《清華大學本科招生工作條例》顯示,今年清華調閱考生檔案時,承認8類加分條件。這8類加分條件包括:省級優秀學生;高中階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者;自謀職業的城鎮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間榮立三等功(含)以上或被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等。(5月5日《北京娛樂信報》)
清華大學是國人公認的一流學府,一直傳承著“培養具有為國家社會服務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因而成為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圣地。清華大學的招生加分條件也就愈發引人注目。對省級優秀學生、烈士子女、退役軍人等進行加分,亦無可厚非。但在“退伍士兵”前冠以“城鎮”二字,這就明確告訴我們:自謀職業的農村退伍士兵無法“享受”這一加分條件。一個高等學府對農村、對農民子女、對農村退體伍士兵的歧視躍然紙上。 去年,國家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課題組,發布了這樣一項消息:清華大學2000年農村學生的比例為17.6%,比1990年減少4.1個百分點;北京大學2000年農村學生的比例為16.3%,比1990年減少2.5個百分點;北京師范大學2002年2000農村學生的比例為22.3%,比1990年減少5.7個百分點。可見,在國家重點高校,農村學生和弱勢階層的子女逐漸減少,而教育資源、教育質量相對較差的地方性高校則聚集了較多的農村學生。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除了農村學生從小所享受的教育資源匱乏外,更多的還是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在招生中對農村學生設置了許多人為的障礙。不少地方從小學到高中,都有“擇校費”一項,卻很少聽說哪個城里學生到貧困地區讀書要繳納“擇校費”的。 我國是一個以農村為主的社會,絕大多數人生活在農村,農村學生也占大多數。如果公平競爭,好中選優,高校中農村和城鎮學生所占的比例應該沒有太大的懸殊。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和城鎮的差別越來越小。報考大學,農村學生和城鎮學生是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舊時的科舉考試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存處境,今天的高考又何嘗不是如此?封建社會沒有“戶口”一說,只有官民貴賤之分,或者“龍生龍、鳳生鳳”罷。“戶口”作為特殊年代的產物,其功效早已過時。它不是身份的象征,更不是貴賤的標志。充其量只是一個和人的姓名一樣的符號。堂堂清華,竟以“戶口”定加分,豈不讓世人笑掉牙? 讓人好笑的還有:“城鎮退體伍士兵”前的定語——“自謀職業的”。以我這個未讀清華的農村退伍兵的理解,除了國家公務員,大伙兒不都是在自謀職業? 過去,我一直信奉“知識改變命運”,今日方知“戶口也能改變命運”。讓人欣慰的是,同一天的《北京娛樂信報》上也有一則關于戶口的消息:《浙江明年全省取消“農業戶口” 實行新戶籍管理制度》。這是明年準備報考清華的浙江退伍士兵的幸運。但其他省的不知要等到多久才能享受這一待遇?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界線,大家都一樣,那感覺真爽。怕就怕到時清華又冒出一個新規定:吃農村糧食長大的,不得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