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明
“拋開對人的作用性,沙塵暴在自然界中是有它特定作用的,沙塵暴可以凈化環境,給海洋帶去豐富的營養元素。”近日在華北電力大學舉行的“綠色大講堂”上,中國科學院生態專家王如松教授這樣說。(《競報》2006年5月7日)
沙塵暴究竟是“過客”還是“候鳥”,現在還不好下結論。相信經歷了不久前北京那次“下沙”的人,對沙塵暴的威力該有所領教。王教授也該是北京市民,北京遭遇那場特大沙塵暴時,不曉得他可否在北京,可否步行在北京街頭?如果王教授“吃”過沙,在街上“吃”沙的瞬間,是不是也像在站在課堂上那樣“談笑風生”,肯定沙塵暴的好處?假如當時心里也在詛咒滿天飛揚的塵沙,事后大談沙塵暴也蠻可愛、蠻有好處的,是不是有點過于阿Q了?
不錯,辯證法告訴我們,凡事有利必有弊,反之亦然。當沙塵暴頻頻威脅著人類生存之時,探究一下它是不是真的一無是處,當然可以。“百度知道”上,就有人提問沙塵暴的好處是什么,征集到的最佳答案是:“有資料表明:沙塵暴可以促使土壤中鹽分的轉移;沙塵暴還可以解決土壤堿性過強。”王教授的“凈化環境”、“營養海洋”之說,算不算“最佳答案”,有待其他專家論證。
沙塵暴對自然界究竟有無裨益,筆者不是專家,沒有發言的資格。不過,我覺得,人類在沙塵暴面前,還是少點阿Q精神為好。的確,短時間內,甚至到永遠,人類都無法完全避免沙塵暴的困擾,與其怨天尤人、唉聲嘆氣,不如樂觀一點,替這個人人討厭的沙塵暴列出個一二三的好處,也算是對人們精神上的一點撫慰。問題是,即便如此,仍然改變不了沙塵暴對人類社會的弊遠遠大于利的現實。說沙塵暴能夠“凈化環境”,未免過于籠統了。它凈化了環境的哪些方面,我沒看到。我看到的事實是,每場沙塵暴走后,環衛工人忙著清掃大街小巷的塵沙,家家戶戶也得同樣里里外外忙著“洗塵”。至于說它能給海洋送去營養元素,依我看,沒有沙塵暴,好像也“餓”不死海洋吧?別的不說,咱們的黃河水,每天不知要給海洋輸送去多少“食糧”,如果海洋等著沙塵暴送“干糧”,一年之中,海洋生物不早活活餓死才怪呢。遇到風調雨順的年景,人類的生活滋潤的時候,豈不是海洋忍饑挨餓之時?人類真有這么自私,寧肯餓死海洋,也不愿沙塵暴降臨?
沙塵暴真的不錯,該反思的是國家治理沙塵暴的政策是不是錯了。每年國家投入巨額的資金,派出許多治沙專家治沙,和大自然斗爭,站在人類的角度,不該有何不妥,因為風沙、尤其是沙塵暴,對人類的生活直接構成了威脅。如果夸大沙塵暴的好處,難免讓人置疑治沙舉措的對還是錯了,以及是不是該聽任風沙吹來。
所以,只要承認沙塵暴還是人類的敵人,那么,最好還是多考慮一些治沙的對策,而不是高談闊論,專找它的優點灌輸給學生。沙塵暴面前過于阿Q了,遭殃的只能是我們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