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丙志:我國政府經濟職能要完成的五大變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9日 18:20 新浪財經 | |||||||||
轉型與開放中我國政府經濟職能要完成的五大變革 黃丙志 入世對我國體制改革將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涉及政府經濟管理機構的調整和經濟職能的轉變。為此,我國的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要加快進行全面的根本性變革,一方面適應經濟
第一,政府生產與微觀管理職能的更新。 政府生產活動的特點告訴我們,政府在規范的市場經濟中生產私人消費品顯然是無效率的,政府生產行為的壟斷性與交換過程中的非自愿性將徹底毀壞市場,從而導致社會經濟資源的低效率,甚至錯誤配置。由政府來生產民間企業所不能生產的公共產品,在企業能生產的私人消費品領域政府要盡快退出。從目前國內改革的情況看,為了順利完成生產公共品的功能,政府可以也應該保留部分國有企業。這是因為,除了國防、法律與秩序等這類無形公共品可直接由政府機構生產之外,大多數有形公共品都需要建立專門公營企業或事業單位來生產。當然,國家控制與管理的這些大企業一定要向專業化發展,成為本行業的技術領軍者,成為向社會技術擴散的源泉,帶動全行業乃至全國經濟技術進步。 政府微觀管理職能,是政府站在出資人立場上,依靠行政命令、參與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或直接介入市場的方式,主要涉及國家和地方政府機構對保留部分國有企業的直接管理活動。從規范市場經濟中國有企業的特點看,它們的數量應該是受到限制的,它們的經費支用不屬于投資范疇,而是屬于政府預算范疇,所以它們的存在并不意味著政府應當成為社會投資的主體。 第二、政府微觀監管與服務職能的完善。 政府微觀監管職能是指行政機構通過法律授權,制定并執行的直接干預市場配置機制或間接改變企業和消費者供需決策的一般規則或特殊行為。它的最終目的是要增進公共利益或者合法私人利益,并使之避免或減少由個體經濟決策所帶來的損害。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微觀主體,政府對非國有企業的管理是私法制管理,要按照企業法或公司法原則進行,是一種間接的管理方式,盡量不要直接干預。當然,對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無論是企業還是消費者,政府可以保留直接干預,甚至是懲罰的權力。 經濟在加快市場化、企業化、個體化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事情交給了市場、企業和個人,政府在許多領域可以退出來,退出后的精力可以用到公共服務上。政府要面向全社會,做好服務工作職能,包括營造經濟環境、指導經濟政策(包括產業政策)。相關部門制定的各種政策、法律、規則等對任何企業和投資組織要平等、公開、公正和一視同仁。政府還應加強信息的整合與交流,為企業提供及時、完整和充分的信息服務,并使提供信息也成為政府的重要職能。 我們要建立以全面發展為目標的公共服務型行政模式,政府只有向服務型模式轉換,才能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促進企業間的競爭,調動積極因素。政府只有向服務型模式轉變才能符合我國加入WTO時的承諾,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我國政府經濟服務職能的完善,是對許多政府缺位的彌補。 第三、政府宏觀管理職能的革新。 現代市場經濟是一種需要政府從宏觀上對其加以管理的市場經濟。政府宏觀管理要更多地強調正常的制度性與程序性的間接經濟管理,而不是在出現問題時的救急式的干預與管理。政府宏觀管理的基本政策有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及經濟計劃等等,同時還要更多地重視并轉向社會政策。社會政策越來越成為構成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例如,教育、運輸、安全等均構成一國投資環境的重要方面。 我國加入WTO后,融入經濟全球化步伐不斷加快,在宏觀經濟決策時還需要特別注意與國際接軌,比如確立透明度原則。我們要按照國際慣例和WTO對成員的要求來規范我們政府部門和經濟部門的行為,使市場透明度得到進一步加強,同時透明度原則應貫徹到立法和司法部門,即要求立法、執法、審判不存在不透明的東西,否則與市場統一要求的公開、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則相違背。 第四、政府經濟職能的制度創新。 制度創新并不僅僅是一種經濟現象,本質上它屬于一種依存于政治和經濟力量相互作用的“政治經濟”事件,這一屬性決定了它屬于政府的職能范圍。在一國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重大轉折點上,當進一步的經濟發展需要在制度上進行重大變革時,政府尤其需要加強它的制度創新職能。 政府進行制度創新成功與否、效率如何根本上取決于兩個因素:知識基礎和創新成本。知識基礎取決于我們所擁有的社會科學知識以及對于經濟狀況或運行過程的清晰了解;創新成本主要包括克服既得利益集團的成本、立法改變上的成本以及制度設計的成本等。政府要避免零和博弈的制度創新方法,盡量采取那些能夠產生正和博弈效果的制度創新方法。 對于中國來說,在全面開放的條件下,要加強政府的決策能力,進行經濟職能的制度創新,就必須注意同時克服在發展中國家與轉型經濟國家中常見的那些存在于決策體制中的弊病,并參照發達工業化國家的經驗,對現行的決策體制加以根本性的變革。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堅持以市場經濟為生態環境,通過有效地開發政府新的職能領域來建立新的政府決策機制。其次,通過適當的分權來提高政府的決策能力與效率。 第五、政府對外管理職能的強化與創新。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們在政府職能轉變時,要注意減少不必要的“對內管理”,加強“對外管理”。對于一個大國來說,對外經濟管理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加強對外經濟管理,重點要研究那些對我國影響最大、最直接的國際經濟活動,如:外貿管理中的進出口貿易的拓展和安全監管;資本管理中外資流入、內資流出的安全監管;人員出入管理、國際技術轉讓管理等等。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一定要兼顧參與國際經濟分工與建設國內統一大市場的要求,真正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最大限度地取得參與國際分工的利益。在對外經濟管理中,爭取國家利益與權利時,尤其需要注意:1)可以利用國際資源解決國內問題,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使各種要素、服務與商品的跨國流動更加容易,從而為各國吸引外部資源解決本國問題提供了更多的選擇;2)重視開放帶來的經濟安全問題,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3)在政策執行方面加強國際合作非常重要,區域組織與國際組織的大量涌現,國際組織功能日益強大,職能也越來越復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