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又到了,綜觀近一周內的新聞媒體,最流行的不是與“勞動”這個神圣字眼相關的東西,連篇累牘的不管是景區介紹,還是出行指南,還有購物指導,等等,都是與“黃金周”相關的內容。除了各地相繼召開的勞模表彰大會還稍微帶有慶祝“勞動節”的意味之外,“五一”幾乎已經成為一種集中度假的節日,一種集中消費的節日。
在這個節日中,除了少數的勞模之外,商家、導游、媒體、消費已經成為節日的主體
。難怪有人這么說,“黃金周”已經逐漸取代“勞動節”成為一種新的節日稱呼替代品。
當然,我們推行“五一”長假,的確是為了拉動消費,刺激消費,促進經濟活躍。這種初衷和愿望不管是對于經濟發展還是民眾生活的調節與改善,都是意義深遠的。但關鍵是我們絕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一味推崇“黃金周”而淡化了“勞動節”這個意義更加深遠的節日內涵。
大家都知道,“五一”是國際勞動節,是全體勞動者的節日。它源于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二十一萬六千余名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的大罷工。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第二國際宣布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我國于1949年12月將五月一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據資料介紹,當時的勞動節是舉國歡慶,人們換上節日的盛裝,興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園、劇院、廣場,參加各種慶祝集會或文體娛樂活動,并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
從這一點上看,我們設立“五一”勞動節,在“五一”放長假,本意是為了紀念偉大的勞動者,是為了掀起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意識,更是為了保護勞動者權益,喚醒全社會的熱愛勞動意識,積極參與勞動意識,用勞動改變生活水平意識。而不是僅僅為了拉動消費、刺激消費。同時,在勞動者之中,普通勞動者才是最值得尊重的,他們更應該享受到自己節日的歡樂,但動輒巨額的消費,讓普通勞動者感到的肯定不會是節日的愜意,而只能是囊中羞澀的不平。這怎么能激發他們的勞動熱情,又怎么能形成尊重、熱愛勞動的社會氛圍呢?因此,這種把目光和行為的出發點放在“黃金周”上的做法,是對勞動節自身內在意義的一種弱化,是對人們熱愛和尊重勞動意識的一種人為消退,更是一種偏離節日積極主題的浮華行為。
我們不能讓“黃金周”沖淡勞動節的積極主題。但發展社會、經濟的事實也告訴我們,更不能對“黃金周”一票否決。關鍵是要在堅守勞動節節日主題上下功夫,除了表彰勞模之外,我們還要通過媒介和輿論工具,引導人們把目光投向可敬的普通勞動者,我們的黨和政府更應該把目光從簡單地關注“黃金周”收入上拉回來,多考慮以下普通勞動者需要什么、希望什么,應該怎么為普通勞動者辦些實事,讓他們享受到節日的歡樂和對自身價值的驕傲。而作為節日消費的實施者的商業機構和其他服務機構,更應該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多考慮考慮普通勞動者的承受能力,多為普通勞動者提供優惠的服務和體現社會尊重內涵的優待。畢竟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們的商業運行!
(稿源:紅網)
(作者:許朝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