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郭巍青:大學生就業難 社會政策面對嚴峻挑戰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9日 10:11 南方都市報

  中國觀察之 郭巍青 專欄

  近幾年來,大學畢業生找工難的消息反復見于報端。最近《瀟湘晨報》與紅網聯合針對2006年普通高校應屆本、專科生的調查顯示,已簽約的學生中,簽約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占了13.1%,1000-1500元的占了34%。這個數字表明,畢業生就業難已經呈現出兩個向下的趨勢,一個是就業率降低,一個是起薪點降低。

  這樣的趨勢,即便只是苗頭,也已經令人憂慮,因為它與兩種正當的期望嚴重沖突。一種是畢業生個人的期望。人們很容易批評大學生好高騖遠,對薪酬的期望不切實際。但我從不認為這樣的批評有多少道理。或者說,這種批評是老太太挑柿子,挑軟的捏。面對就業困難大家都一籌莫展,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受害者譴責”。就是對最吃虧的也是最弱的一方擺出架勢“教育”一番,你不該這樣,你不該那樣,等等。其實大學不論是精英教育也好,大眾教育也好,它總歸是改變一個人社會地位的“增高器”。既然來了,期望高一些,本身并沒有什么錯。按照“教育如衣”的理論,錄取了一個大學生,等于許諾將來給她/他一套好衣服。可是低于1000元月薪的工作,只是相當于一條褲頭。誰好意思建議說,趕快接受吧,否則只能裸奔了。

  這種憂慮終究還是因人而異,不說也罷。但糟糕的是,這種低起薪就業的趨勢還帶來另一種憂慮,就是與社會政策的正當目標相沖突。從社會政策的角度來看,我們要改變“GDP主義”的發展模式。要建立兩個指標來滿足社會的正當期望,一個是發展要表現為減少貧困,另一個是發展要表現為增加居民收入。然而,如果大學畢業生這個群體中,有接近半數的人只能接受起薪點低于1500元的工作,超過1/10的人低于1000元,極端案例中發現有低于800元的,那么我們要擔憂,這里是否正在產生“新貧困”。

  “新貧困”與“舊貧困”不同。“舊貧困”可以歸咎于外部原因,例如邊遠地區的落后是由于資源不足,環境不好等等。相應地,解決的方法就是經濟發展、教育發展等等。在這里,“發展”被看做是本身“清白”的手段,我們用它來消除貧困。而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可以把貧困理解為一種“剩余現象”:貧困是因為發展過程中暫時力有不逮,還未顧及到。

  但是“新貧困”的麻煩之處在于,它是隨發展而來的。有一個直觀的例子,北京一位貧困大學生春節前幫同學排隊買火車票,從中賺差價,結果被警察抓住,近2萬元的票款全部沒收,他必須籌款賠償同學。撇開他的違法事實不說,他的遭遇具有符號的意義,表明一個貧困者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在新的體制背景下掉入另一種貧困陷阱。現在關于“教育致貧”的很多批評,實際上也在揭示一種新的悖論。為了消除貧困必須接受教育,而接受教育后卻不能緩解貧困。

  現在設想一位從農村貧困家庭出來讀書的學生,耗費數萬元之后畢業,憑千來元工資在城市里發展。他勢必在住房、婚姻以及生活與事業選擇的各個方面長期承受壓力。比起在農村,可以說已不貧困,可是按照城市的標準,依然貧困。這就是“新貧困”。倘若把教育看做投資,那么,畢業生起薪點日趨降低,表明投資失敗。有人因此擔心“讀書無用論”將卷土重來。我覺得,倒不擔心沒有人來讀大學。擔心的是,大批學生照樣潮水一樣擁進大學里,但從大一開始就在讀書有用無用的惶恐中反復自我詰問,并困惑而迷惘地度過或度不過后面那幾年。這不是猜想,已經是現實。

  在我們的語匯中,好像“發展中的問題”就好解決一點,其實不是。“新貧困”既然是隨發展而來,發展的政策和發展的標準就需要自我檢討。然而“舊貧困”未除,“新貧困”又生,所有從原來位置上往下掉而無法“崛起”的那些人群與現象,都可以歸入“新貧困”范疇。于是社會存在著新舊交叉的“疊加貧困”,大量的社會矛盾從這里產生。所以說,大學畢業生起薪點趨低,意味著我們的社會政策面對嚴峻挑戰。

  (作者系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4,9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