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左右為難 民營經濟可能成為犧牲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9日 07:24 每日經濟新聞 | |||||||||
葉檀 每經評論員 最新的數據似乎印證了世界銀行、宋國青等人的先見之明,并且形勢比他們的預測還要“喜人”——高增長低通脹:一季度GDP增速仍然可以達到10.2%,與連續三年10%左右的增長持平。同時,固定資產投資猛增,出口快速增長。而與此同時,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僅增長0.9%,月環比增長為零。這與央行今年初GDP增長8%、消費者物價指數(CPI)3%的保守
在喜人的表象背后,潛藏的是中國經濟冷熱不調的痼疾,投資拉動的經濟過熱,而內需乏力。 事實上,經過上一輪的宏觀調控,中國經濟已有明顯的降溫趨勢,據謝國忠的研究報告,從電力消費數據估計,中國經濟自2004年上半年開始減速。減速之后帶來了隱憂,銀行流動性陷阱加大,關注類貸款增加、房地產業疲軟導致地方政府財政失衡與上下游產業衰落、外匯儲備急劇增加等危險信號浮出水面。在內需暫時啟動乏力的情況下,政府動用資源增加資本構成、刺激出口增長,以投資拉動經濟,將成為目前不得不走的一條發展路徑。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今年將可能再次目睹出口量增加、貿易摩擦增多、房地產屢調不降,以及政府投資項目的彼伏此起。 為減少壓力,今年一季度新一輪的貸款熱潮再起。央行公告稱,中國一季度新增貸款量達1.26萬億元,幾乎占全年貸款目標的一半,貸款增長速度明顯偏離了央行的調控目標。 這一輪貸款高潮既有其現實基礎,如國有銀行的貨幣供應量持續上升,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2005年12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7.57%;也有其理論基礎,央行對今年GDP、CPI的增長速度的保守估計,決定一季度的寬松貨幣政策;更有其現實壓力,今年一季度,總消費貸款(包括抵押貸款)增加了431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32.3%,只占2006年第一季度非金融部分總貸款增長的3.9%,消費貸款不興旺,內部整改與上市壓力迫在眉睫,都在逼迫銀行推行積極信貸政策。 銀行作為發動機,啟動了經濟快速增長的閥門。根據宋國青掌握的數據,一季度,工業增加值的月環比增速是1996年以來最快的,比2004年還要快。 可以預期,面對熱得發燙的財務數據,新一輪更為嚴厲的宏觀調控即將到來。雖然謝國忠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他們的理由是,緊縮與政府的政策互相矛盾,如果沒有相關部門的支持,就不會有貸款條款的放松。 這一推測合乎邏輯。但我們同時也應該看到如下現實,每次面對這樣的數據,政府都能及時作出調控反應。事實上,央行已經在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抽走數以千億計的資金,以抑制“過熱”的經濟。近日,也有多位經濟學家指出,央行即將適度收緊貨幣政策,此舉將有助于消除流動性過多、未來經濟過熱及通貨膨脹的隱患,卻不會改變當前經濟運行的基本格局。而對于行業的整頓早已在發改委的計劃之中。 但可以想像,在新一輪的宏觀調控政策實施之后,那些隱藏的問題會再次浮出水面,并由經濟引發社會連鎖反應,在壓力之下,宏觀調控政策的放松也就呼之欲出。 迫于壓力,以及各方的利益博弈,宏觀調控政策成了可松可緊的橡皮筋,甚至有可能使市場經濟中最有活力的民營經濟成為犧牲品。 一項政策彈性過大,必將使前期的努力化為烏有,時松時緊的結果是使得市場無所適從,這在經濟學研究中早有經驗與模型論證。此時,政府唯有頂著巨大的壓力,涉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條大江,才能到達成熟市場經濟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