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灼基:改革正在被異化 損害了改革的嚴肅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7日 01:52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
記者 朱兆荃 蕭灼基 著名經濟學家。現任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社會與法制委副主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特邀顧問、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
主要研究方向是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問題和《資本論》。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他在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改革、產權制度、金融證券、涉外經濟等研究領域發表了一系列創新觀點,頗具影響。 今年的全國“兩會”即將召開,關系國計民生的中國經濟發展一直是“全國兩會”關注的重要話題,今年又是我國“十一五”規劃開局的年份。未來五年,我國面臨經濟發展的難得機遇,也存在需要認真應對的國內外矛盾。日前,記者特此采訪了全國政協常委、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請他就“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生活中的諸多熱點問題闡述自己的見解。 “十一五”期間要更加關注公平 記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改善,但由于經濟發展和社會利益格局的不斷調整,各社會階層以及不同人群之間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您認為應如何來看待出現的一些不合理的現象? 蕭灼基:收入差距拉大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十一五”期間,要更加關注公平。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現在全國農村處在貧困線以下、低收入水平、城鎮處于低保線以下的人,總數達1億。要縮小收入差距,不能限制合法的高收入,只能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因此要通過各種方法,為弱勢群體爭取更多資源。例如,在財政資源的分配上,要增加扶貧支出,提高扶貧標準;在市場價格上,要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保障工資及時發放;在信貸政策上,要給低收入者以無息或低息貸款,由政府給銀行貼息;在稅收政策上,要對貧困戶和下崗失業職工經營的小商販,減免營業稅和其他稅費等。 第二,要實行教育平等。建議國家參照解放后長期實行的助學金制度,對農村學生和城市低保家庭的學生實行助學金制度。 第三,要加大醫療救助的力度。使廣大群眾醫有所治。這既是幫助群眾解除傷病的痛苦,也是保護社會勞動力的需要。 第四,要發揮社會救助功能。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社會救助功能也比較發達。一些慈善機構財力雄厚,功能突出,這實際是社會財富的第三次分配。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我們也應該發展第三次分配,鼓勵發揮各種慈善事業和公益事業,在稅收上給予捐贈者以優惠,發揮慈善公益組織在社會救助中的作用。 第五,要治山治水,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害和損失。 生產發展是建設新農村的關鍵 記者:“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農村建設不僅是農民、農村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受到廣泛關注。您認為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是什么? 蕭灼基:“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五大標準: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在這里生產發展是關鍵。而要發展生產,就要政府財政來支持。可以采取幾點措施:一是加大政府對農村投入力度,不僅要提高農業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比重,還要把更多的好處落實到農民手中;二是增加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農業稅免除后,應由省或中央轉移支付給予彌補;三是農村收費名目應加以規范,并在長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四是鄉鎮干部待遇應該提高,人員規模適當削減;五是免除農村的欠債問題。現在全國鄉鎮和村一級債務有幾千億元,這些債務成了農村發展的巨大負擔,應由國家分別情況給予解決。與此同時,還要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千方百計節約耕地,保護農業和農民最基本的生產條件;按有償原則依法進行土地流通;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等。 降低能源消耗任務繁重 記者:“十一五”規劃中講了好多目標,其中有兩個最具體的目標,明確提出了量的要求:一個是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一個是到2010年,單位GDP的能源消耗要比2005年節省20%。您看有沒有科學依據,能否完成? 蕭灼基:兩個指標一升一降,任務十分明確,意義非常重大。先來看第一個指標,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人均”而不是“總量”。今后五年,人口增長大約4000萬,所以“人均”翻一番就要比“總量”翻一番增長高得多。如果按總量翻一番,每年只要增長5.7%;但人均翻一番,年均要增長7.5%。我認為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因為1980年到現在,我國的GDP每年平均增長7.5%是能夠完成的。另外,從物質條件、資金來源、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才方面來看,條件都是具備的。 第二個具體目標的實現難度就比較大。我們從1980年到2004年每年單位GDP平均能耗下降4.1%。如果要在未來五年內下降20%,這就意味著今后每年平均能耗要下降4%,但這幾年能耗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上升。能耗部門、企業、產品增加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2003年以來,由于一些高能耗、高污染項目的高速發展,能源消耗總量分別增加15.3%和15.2%,經濟增長的能源彈性系數從1996--2002年的年均0.21分別上升到1.61和1.6。因此降低能源消耗任務十分繁重。如何達到這個具體目標?措施有:調整產業結構,增加消耗能源比較少的第三產業比重,發展循環經濟,發展新能源,節約資源,減少運輸和使用中的浪費等。 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 記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把對外開放作為基本國策,積極利用國外資源和國外市場,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而面對當前的經濟全球化趨勢,我們又應該怎么做? 蕭灼基: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從長遠來看,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的進步,人類文明的發展,對各國都是有利的。 進出口貿易是支撐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但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讓出市場換不來核心技術,廉價勞力換不來經濟效益,規模擴大換不來競爭力提高。當前,我們要從外貿大國轉向外貿強國,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為此,要改變發展思路,從擴大規模轉向提高競爭力和經濟效益。要調整外貿結構,減少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減少煙、酒、化妝品等一般消費品進口,用稅收等手段調整進出口商品結構;要發展自主創新技術和產品;要減少外貿順差,過去我國外匯儲備不足,國際收支比較緊張,要多出口,少進口,爭取更多的貿易順差,現在我國外匯儲備已大大增加,不需要用貿易順差來平衡國際收支和增加外匯儲備,特別是不需要出口資源型、耗能型、污染型產品來換取外匯,要保持進出口貿易的相對平衡;要按照國際慣例,面對貿易摩檫和反傾銷調查。 記者: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金融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領域,那么中國金融業應該如何做? 蕭灼基:金融的范圍很廣,這里僅就當前國際上十分關注的我國外匯儲備和匯率談一些看法。 1994年匯制改革以來,我國外匯儲備大幅增加,尤其是近年來增速加快。2005年達到8189億美元,同比增加34%。按照國際公認的外匯儲備的合理規模,外匯數量應相當于三個月的進口貿易。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超過合理數量大約二倍左右,我國已成為除日本以外世界上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 外匯儲備的增加表明我國經濟實力增強。但外匯儲備超常增長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和匯率風險。8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人民幣占款就達幾萬億元。這些人民幣可能轉化為新增投資,加大了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增加了宏觀調控難度。同時,我國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美元匯率是不穩定的,也加大了匯率風險。針對外匯儲備超常增長的情況,要采取措施加以降溫。一是要嚴格資本進入,引導外資投向國家急需的地區、產業和項目;二是要減少貿易順差,減少資源性產品出口,增加高科技產品進口;三是要加快匯率改革,防止游資大量進入;四是要調整外匯儲備幣種結構,降低國際匯率風險;五是要放寬結售匯限制,把部分外匯儲備轉到企業;六是要進一步開放外幣市場,發展個人外匯投資。 關注改革淡化和異化現象 記者:最近,關于改革的路徑問題再次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經濟的主導權、改革的實際目標與價值取向如何,學界又起爭辯,對此您有何評價? 蕭灼基:改革已經28年,成績巨大,有目共睹。2005年是改革年,出臺了多項改革措施,加大了改革力度。但近年來,改革正在逐漸被淡化、異化,值得人們重視和關注。 所謂改革淡化,就是改革機構和改革任務越來越不被重視。想當初改革初期,體制改革委員會是政府機構中主要機構,國家體改委由總理兼主任,各地也由行政首長兼主任。后來體改委改為體改辦,職權大大縮小;現在只作為發改委一個部門,無論職權、作用都大大淡化。有人認為,現在主要是發展,而不是改革。把改革與發展截然分開。有人認為,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國企改革,現在國企改革已經差不多了,該改制的改制,該關閉的關閉,該退出的退出,職工該下崗的下崗,沒有多少問題可改了。這更是錯誤的。體制改革任務艱巨,遠未完成,許多容易改革的已經改了,但一些深層問題還未根本改變;不僅面臨各項經濟體制改革,如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外資體制、價格體制等改革,國企的改革和調整也遠未到位;同時面臨許多社會改革,如社保體制、就業體制、醫療體制、城鄉體制等改革;而且面臨著政府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等等。因此,改革不僅不應淡化,而應強化。 所謂異化,就是現在出臺的一些規定和措施,尤其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規定和措施,為了尋找借口,一律稱之為“改革”。例如侵害農民利益,強征農民土地而不給合理補償,名之為“改革”需要;扣克民工工資,降低職工勞動報酬,名義為“改革”大鍋飯。其實,改革是特殊時期有關體制等重大問題的政策措施和體制變動,其總目標是從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一些日常措施的變化,不是改革,只是改變。不能把任何“改變措施”與體制改革混為一談,不能損害改革的嚴肅性,更不能損害改革的形象。 記者:您認為該如何堅持改革的發展方向? 蕭灼基: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是改革的核心,是改革的總目標,當前要著重堅持五點:一是繼續放開市場,減少行政壟斷,實行公平競爭;二是實行國民待遇。對待非公經濟在市場準入、貸款融資、稅費政策、土地批租、進出口貿易等方面要真正一視同仁;三是加大國企改革力度和進程。國企改革要有時間表,要實行倒計時。大中型國企要真正做到企業無級別,管理無官員、經營無特權、競爭無障礙;四是轉變政府職能;五是建立規范的市場秩序。 潛在經濟安全問題不可忽視 記者:在市場化和全球化進程中,全球的經濟波動,各國之間的經濟關系與我國的經濟發展聯系越來越具有相關性,受到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的影響和制約增加了,風險增大了,當前經濟安全問題受到人們很大的關注,對此您怎么看? 蕭灼基:對于經濟安全,需要全面理解。既不能無動于衷,也不要認為處處是危機。安是基礎,我們現在沒有處在危機之中,主流是安全、安定。但是我們也要思危,不能高枕無憂。要排除隱患,爭取長治久安。雖然目前現實危機并不突出,主要是潛在危機;但要看到如果不加注意和防范,這種潛在危機可能會轉化為現實危機。我這里主要舉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經濟總量大,人均水平低。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產業結構不合理是影響我國安全的最主要問題;二是資源不足,消耗過度;三是環境惡化,災害頻繁。由于工業發展環境污染嚴重,近期松花江遭受的污染是水資源污染的一個縮影,已經直接影響生命安全和經濟安全,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四是人口素質低,性別比失調嚴重;五是收入差距擴大,貧困人員眾多,貧困影響穩定;六是流動人口增加,帶來許多社會問題;七是對外貿易依存度高,外貿競爭力低;八是石油消耗量大,需要國外進口;九是糧食安全;十是國際市場波動大,不確定因素增多。總之,要努力排除隱患,排除潛在的危機,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增強國家經濟實力,落實“十一五”規劃各項政策措施,把經濟發展推上新的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