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0日,第三屆中國經濟展望論壇“和諧社會的政府職能”圓桌討論會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萬眾樓舉行。新浪財經對本次會議進行全程視頻直播。以下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馬加力發言實錄:
馬加力:我是專門研究印度的,談到這個問題,我講幾句。我對李教授說的一點同意,一點不同意。關于和諧社會的評價,既是主觀的,同時也是客觀的。如果講犯罪率、謀殺
率低的話,表明這個社會是客觀和諧的。我非常贊成你講的,全社會對政府提供各種保障這種期望值,在印度是比較低的,他只希望政府提供一個最低限度的保障。剛才韓副委員長也談到,是廣覆蓋、低水平,實際上我們現在覆蓋面還是不夠,印度也有類似問題,但是有一些覆蓋面不夠的領域,人們沒有指望政府怎么著,這種情況下,政府的壓力就會小。在印度很多有錢人不去公立醫院,這種情況下,政府壓力就小了。對民眾的期望值要有一個恰當的引導,要不然整個社會,13億人口都需要中央政府、省級政府給他提供足夠的醫療保障,這樣的話,任何政府,經濟發展水平再高,像美國也很難做到,美國也不是提供最高的保障。
還有不平等問題,比如階級差別問題,我們現在不談階級,但實際上確實有這個問題。普遍的來講,多數人覺得,我指望政府那小塊能夠給我就行了,如果不給就有問題。比如印度前一任政府,經濟搞的有聲有色,印度在閃光,就是經濟在閃光,但是他沒有看到那么多面有菜色的農民,沒有看到城市當中最底層的人,這個政府會要被顛覆的,到時候這些選民說話,說政府不好,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社會是不和諧的。現在政府吸取了前一屆政府的教訓,提出來,對農民真是最低限度的,我們認為是不能再低的保障了,但畢竟是一種保障,這種情況下一般的民眾覺得,我只要有一般的保障,不該死的病不死,對政府就不會有怨言。比如感冒,一個感冒讓你花500塊錢,下崗工人可能保障金也就三四百塊錢,這種情況下當然對政府不滿,也會有抱怨,這樣對社會的和諧和社會的穩定就受到了挑戰。所以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各種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