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專欄互動 > 正文
 

高杉:中國并不應該為廉價勞動力優勢感到慶幸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6日 14:30 新浪財經

  高杉

  支撐中國經濟十余年高速增長的基礎有很多,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豐富的資源,中國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稀土、鎢鉬等資源儲備,同時也暴露出顯而易見的短板,比如對資源的盲目開采和浪費。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深入,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涌入城市打工,逢年過節的春運堪稱世界奇觀。大規模大學擴招又在短時間內為市場提供了充足而素質不低的勞動力。
需求虛線必定向下的定理告訴我們,同質性的商品供給增大,其價格必然下跌。于是政府提出自主創新的科學發展觀,把資源優勢和成本控制深化到單位產品的深加工領域,提升工業附加值。

  亞洲的崛起得益于工業外包革命的第一次浪潮,其間玩具、制鞋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移至中國、泰國和其它低成本國家。制鞋廠、紡織廠中都有工人們忙碌的身影,中國輸往歐美的上述產品極大擠壓了當地藍領的生存空間,引發一系列貿易摩擦,甚至于出現華商倉庫被無故查封的惡性事件,走進美國的沃爾瑪、德國的麥德隆,貨價上的商品幾乎全部標記“Made in China”,可見中國的廉價勞動力滲透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但是美國人也明白,即便阻止中國

紡織品,美國的藍領也要面臨拉美國家廉價商品的沖擊,歐美的人工成本高出很多。除此之外,你幾乎找不出更多比中國昂貴的商品,在休斯敦普通城區買一處100平米的房子只需二十多萬美元,而這個價格在國內同等級別城市則是天方夜譚。

  國內外的勞動力差價巨大,同在國內也是天壤之別。近幾年,一些日薄西山的行業突然煥發青春,像煤炭和鋼鐵。在煤炭的成本中,勞動力的薪金加福利占約24%,對于鋌而走險的小煤礦來說,這個比重更大,加上幕后的官商交易,煤老板怎能不一夜暴富?今年3月底至今鋼板售價下滑約三成,不少產品結構不合理的大公司要么限產要么給員工降薪。我卻無意中發現,某些小廠的生存狀況并沒有想象中那樣艱難度日。山東臨朐的一家年產量只有200萬噸粗鋼的小廠非但沒有減產的意思,反而要在為二期工程打地基。它們同樣使用進口鐵礦石,其對上游的議價能力可以忽略不計,但是老板卻對公司充滿信心。奧秘就在勞動力成本,在鋼鐵行業景氣的兩三年間,大型鋼鐵公司的藍領工資已經超過了白領的水平,而在這個小縣城,高爐前的工人每月只能拿到600元左右的微薄收入,即便面對如此的壓榨,他們竟然還樂此不疲。退一步,他們的工作環境比起令人提心吊膽的地獄礦井真是可以用天堂來形容,數以億計的國人就是這樣茍活。無獨有偶,在周期性行業被拋棄之時,以制藥、食品代表的非周期防御性公司受到青睞,盡管他們不用面對虎視眈眈的國外巨頭,但是公司對員工的壓榨也已經顯現,幸好某藥業公司新上任的董事長面對持有其75%流通股的機構投資者并沒有避諱這個問題,其坦誠令人些許欣慰。

  第二次涉及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浪潮讓臺灣成為半導體產業巨頭,讓韓國從一個制造業新興工業國過渡到電子工業強國,如今臺灣一次地震就可以影響PC的整機價格,韓國三星已經成為全球

液晶顯示器領域的王者。毫無疑問,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而技術密集型產業也沿著勞動力成本的斜坡到達中國那些環境優雅稅收優惠的地區。處于心底的一絲所謂的人文關懷,我并不對資源型企業在未來的前景持樂觀態度,而將目光投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上市公司,但是我發現盡管公司通過研發和管理達到國內同行望塵莫及的高度,但是它們的勞動力成本在公司競爭力中仍然占有舉足輕重的分量,中國的勞動力不能不說是廉價的。

  中國占據了全球43%的稀土儲量,一家進入全球高端永磁體供應鏈的公司連續三年保持了3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其間除了資源這一自然稟賦之外,占產品總成本6%的人工成本也不可忽視。在稀土價格因環保風暴高企之時,這區區6%的人工成本已經足以讓它從日本人手中搶占市場份額了。同樣一家進入關節軸承生產的企業也為QFII看好,在這個容量小的細分市場領域,公司憑借先發優勢和細致管理占據75%的絕對優勢。2004年下半年以來,公司產品出口增長達55%,預計今后三年內仍能保持30%的出口增長。早就出口增長的利器便是成本優勢,在這個勞動密集型行業中,人工成本占30%,公司的這一優勢讓其產品售價僅為國外同業的50%。如此巨大的價差擺在面前,買方怎能不心動?

  印度是個和中國有些相似的國家,印度制造和印度服務已經引起投資者重視,盡管印度出口貿易僅占全球的0.8%,而中國是6.4%。在孟買附近浦那市的印度塔塔汽車(TataMotors)工廠里,大約每80秒鐘有一輛汽車下線,他們自認為有足夠的競爭力,使其海外收入在2010年前提高到收入總額的一半,目前的海外收入比例為20%。憑借著呼叫中心和軟件公司,印度引領著全球的外包后臺(back-office)服務。咨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稱,印度在全球出口中所占的份額將在10年內增長三倍。在美國藍領階層的規模縮減正進入一個殘酷新階段之際: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裁員,其分拆上市的零部件供應商德爾福 (Delphi)宣告破產。這不僅會對印度及其10多億人口造成很大影響,同時也會影響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它們希望在把生產轉移到低成本國家時不要增加中國(業務)的風險暴露。

  如此看來,似乎印度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比中國更為明顯,于是有經濟學家聲稱不贊成為中國工人漲工資。那些為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奉獻血汗的工人卻在通貨膨脹中被剝奪了享受成果的機會。在全球銀行家看好印度崛起的同時,這個南亞國家短時間內還不會給中國制造業帶來威脅。因為印度一直將服務業視為就業潛力“最為突出”的領域,印度政府批準的預算太少,無法將基礎設施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提高至中國的水平,而且由于宗教因素而停滯的政治改革,以及難以控制的人口膨脹速度和種姓制度遺留的教育瓶頸都是印度成為制造業中心的障礙。但是,中國并不應該為此感到慶幸,當一個國家勞動力優勢如此明顯之時,其蘊涵的風險也將越來越大。只有勞動力成本的分量降低,我們才能有資格說我們的發展是科學的,而且是有人文關懷的。


   新浪網聲明:新浪財經登載此文出于傳遞信息之目的,絕不意味著新浪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