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專欄互動 > 正文
 

梅新育:緩解貿易差額區域分布失衡乃當務之急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3日 07:45 新京報

  國內外期待已久的中國2005年對外貿易年度統計數據終于發布了,中國外貿人交出了一份相當好看的成績單:進出口貿易額14221億美元,增長23.2%,至此,中國對外貿易已經連續4年保持20%以上,在全世界大國中堪稱舉世無雙。

  然而,“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依”,國際壓力也接踵而來,國內外輿論界普遍認為中國面臨的貿易爭端壓力會隨之增大。中歐鞋類貿易爭端趨向激化,2/3以上的歐盟成員國
希望對中國鞋類征收反傾銷稅,貿易談判代表、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已經為避免爭端而帶隊前往歐盟;不少發展中國家試圖仿效美歐限制中國紡織品……

  中國貿易爭端壓力何來?從貿易統計數據上看,似乎一目了然:2005年,中國貿易順差高達1019億美元,比此前中國年度貿易順差最高紀錄435億美元(1998年)高1.34倍。這一分析不錯,但并不完全,僅有貿易逆差本身確實可能引發貿易摩擦;但貿易摩擦壓力上升到如此地步,卻離不開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貿易差額區域分布高度失衡就是一項重要因素。

  數年以來,中國內地已經形成這樣一個貿易差額區域分布格局:對東亞經濟體(除香港特區之外)和某些

能源、原料輸出國和地區存在巨額貿易逆差,特別是中國臺灣省、韓國、日本已經連續數年包攬中國內地貿易逆差來源的前三名;同時對美國、歐盟和非石油輸出國組織存在巨額貿易順差。在2005年1—10月中國內地10大貿易逆差來源地中,除了香港特區、土耳其和號稱中東“五海三洲”中樞的阿聯酋之外,都是美歐發達國家,而且,我國對美歐貿易順差不僅絕對數額高,增長幅度也相當可觀,去年1—10月對美貿易順差同比增長47.3%,對歐盟整體貿易順差562.5億美元,同比增幅高達107.8%.考慮到香港特區雖然在賬面統計上是內地數一數二的貿易順差來源,但對香港出口多數屬于轉口貿易,大部分對港賬面貿易順差實際上是對美、歐貿易順差,因此我國對美歐實際貿易順差更大。眾所周知,美歐是對國際貿易規則影響力最大的國家/國家集團,而我國的貿易順差偏偏集中于這些國家,也無怪乎我們要承受如此巨大的貿易爭端壓力了。

  我國之所以形成如此失衡的貿易差額分布格局,背后是生產能力通過外商直接投資向中國內地轉移的事實。與馬來西亞、泰國、巴西、沙特阿拉伯、安哥拉等主要貿易逆差來源國對華出口多數屬于初級產品不同,中國臺灣省、韓國、日本對中國內地出口很大程度上屬于中間投入品,供給對象是他們在中國內地直接投資的企業。按賬面實際利用外資計算,2003年,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省分居中國內地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的第3、4、6名;2004年,韓國、日本、中國臺灣省對中國內地直接投資分別為62.48億美元、54.52億美元和31.17億美元,分居中國內地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的第3、4、6名。中國內地引進上述國家/地區投資的增長導致對這些國家/地區的貿易逆差快速增長,如2005年1—10月對臺灣省貿易逆差為464.2億美元,同比增長9.5%;對韓國貿易逆差為338.2億美元,同比增長17.0%.在這一進程中,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省與美國、歐盟的貿易爭端趨向緩和,中國內地則代替他們單方面承受了貿易爭端的壓力。

  由于我們的主要貿易伙伴正處于經濟高增長期,而我國內需振作并非一日之功,我們仍然需要出口發揮帶動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盲目追求立竿見影地降低貿易順差,除了讓我們喪失本來可以贏得的市場之外并無好處。因此,要減輕貿易爭端壓力,短期內我們還不能指望通過明顯削減整體貿易順差的辦法來實現,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也許需要通過調整、那怕是緩解貿易差額區域分布失衡。

  □梅新育(

商務部研究院博士)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