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
網絡時代代表著一種生活方式,意味著語言創造、知識爆炸、觀念更新、思想互動。同時,網絡時代也為普羅大眾打造了一個自由發表個人意見、表達個人觀點的平臺,一個及時與社會溝通的管道。
如果大家能夠通過這個平臺來提倡一種文明的價值觀,尊重每個人的見解,達成整個社會的良性互動,網絡才能夠有效保護民眾利益。果真如此,實為我們社會之大幸。可惜,發達的網絡平臺帶來了不少負面效應,對此,整個社會自然應該以寬容的心態來對待,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放棄對負面效應的清醒反思。
目前網絡世界最大的負面效應是語言暴力泛濫。網絡環境中語言暴力嚴重不僅容易顛倒是非,使大眾看不清事情的本質與發展方向,也會使激情代替冷靜的思考,影響思考的客觀、公正與深刻。
比如最近對國有企業改革路徑的探討、對經濟學家社會責任的討論等。為什么只要媒體出現某種不同的觀點或看法,就會在網絡上遭遇圍攻與謾罵?特別是一些人對問題的實質并沒有經過深入的了解,不知其一,更不知其二,大多數時候是以罵街的辦法讓他人閉上嘴了事。這種不正常的情形,既表現出語言暴力者的軟弱與能力不足,更無助于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
在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平臺,只要機會均等,只要個人對能力有自信,就不會懼怕他人的競爭。但當一個人面對競爭感到自己能力不足、信息不夠而產生無力感時,就會采取等而下之或者不正當的手段與方式,因為他們知道在規則之下用正當的方法是無法取勝的。
互聯網是一個相對公平的載體,大多數時候可以讓人“想說就說”。在公平的平臺上涌現出如此之多的語言暴力,其實就是能力不夠、信息不足、邏輯混亂的具體表現。本來在一個公平開放的平臺上,大家都可以通過理性工具、理性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觀點是否偏頗、論據是否充分,廣大民眾完全有能力加以鑒別,誰說的倒不那么重要了。但是,當一些人沒有能力把事情說清楚,或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無法把事情分析透徹時,那么他只能通過非常的方式即語言暴力來把自己非理性、甚至于反理性的東西強加于人。
目前網絡上經常出現語言暴力現象的原因,也與這些暴力的使用者不敢承擔責任、生活在虛擬天國中任憑想像力馳騁有很大關系。如果這些語言暴力實施者在其他媒體上也采用這種方式攻擊他人,甚至于誹謗他人,就很有可能受到法律制裁,因為法律能夠以已有證據來相應地定罪。網絡世界中則不同,盡管一些人時常采用語言暴力攻擊他人,但是目前缺乏相應的法律控其罪,即使有相關的法律,也會因為治罪成本高昂而無法真正實施,電腦屏幕后的“隱身暴力者”因此大顯神威。
正因為語言暴力實施者不需要為其行為承擔社會及法律責任,語言暴力泛濫也就可想而知。在一個社會,如果一個有獨立心智的成年人可以不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那么又有什么可以保證其行為及語言的理性、邏輯呢?現實世界是這樣,網絡世界也是如此。這樣的“攻擊者”一旦走出網絡世界,是否能夠承擔責任也讓人擔憂。
生活在虛擬世界中的人容易產生“拜物教”,因為對一些事情的實質不了解,容易被現象所迷惑,或是把某人的言論當作絕對真理,把某人形象與語言神化。
該是對網絡語言暴力的泛濫反省的時候了。只有用邏輯、理性及現代價值來認識與思考我們社會所面對的問題,才能夠幫助我們認清事物的本質,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建立有良好秩序的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