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愚:稅收突破三萬億元的行為經濟學分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0日 12:08 大洋網-廣州日報 | |||||||||
東方愚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日前宣布,2005年我國稅收收入達到30886億元人民幣(不包括關稅和農業稅收),首次突破30000億元,比上年增長20%。謝旭人稱“十一五”時期國家將繼續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確保稅收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并逐步降低征稅成本和納稅成本(《人民日報》1月9日)。
由于稅收體制的復雜性,我國的征稅成本與納稅成本一直比較高,1999年我國的征稅成本約占稅收總額的3.12%,如今這一比例已達6%左右,而同期日本為1.13%,美國為0.58%。由此不難理解謝局長在談到“十一五”時期稅收發展與改革規劃時為什么要提及征稅成本與納稅成本。 納稅成本與征稅成本具有一定的因果關系。民眾與企業的納稅成本越低,稅收部門的征稅成本也會相應下降。然則在許多時候,我們對納稅成本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直接納稅成本,即納稅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層面,而對間接納稅成本,即納稅人在履行納稅義務過程中所承受的精神負擔、心理壓力并不十分關注,原因之一在于這種類型的納稅成本沒辦法具體量化。 然而,近年來我國關于稅收公平的幾輪大討論,及后來個稅起征點的調整等實踐無不證明,間接納稅成本越來越成為影響征稅成本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間接納稅成本可以直觀地理解為“納稅意愿”或“納稅情緒”──納稅人的意愿越強、情緒越好,征管成本便越低,相反,如果對稅制的公平性、稅負的適度性、稅收政策的普及性抱有強烈的不滿與抵觸情緒,即使最后征上來的稅收總量極高,其“凈重”也難以令人欣慰。 雖然旨在引導公平、降低民眾納稅成本的新個稅法已從今年元旦開始實施,但應當謹慎的是,任何一次稅收制度、征管模式的變革,都會引起納稅成本的變化,特別在新制度實施初期,納稅成本一般都呈上升趨勢,其中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們對新稅制不熟悉,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稅制轉軌伊始,一些新的包括投機在內的多種類型的納稅情緒也潛滋暗長。 如何防止稅制運行初期因為間接納稅成本的攀升導致的“稅收減損”?美國在這方面的實踐值得我們借鑒。稅收制度的嚴密化與法治化使得人們無論貧富貴賤,都對之懷有同等的敬畏感;美國非常重視個人信用制度建設,為稅收征管奠定了堅實的道德規范制衡基礎;現代化的信息管理技術,不但便捷了納稅人,也為行政部門的征管節約了成本;官方之外成熟的民間商務報稅公司及納稅服務機構,更使得普通納稅人得到了強有力的話語權與利益支持…… 由此看來,分析我國稅收總量的“節節高”,不能僅僅從“數字經濟學”的角度著手,而更應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來審視與探究。在我國稅制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十一五”期間,稅務部門應當從體味納稅人心理感受與情緒、尊重納稅人話語傾訴與權利需求的層面出發,以一種服務的姿態,從法治化、科學化、精細化的角度入手,構建一套健康、完善的稅收征管激勵與懲治體系,從而提高民眾與企業的納稅意愿,保證“稅收總量節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