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專欄互動 > 正文
 

舒圣祥:陌生人社會需要基于制度的理性信任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6日 15:24 紅網

  為了讓農民得到實惠,讓消費者買到真正的無公害大米,避免讓商販們從中摻假,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何慧麗,帶著已成功申請到農業部10萬元專項資金的無公害大米項目的實驗成果到北京賣大米。可是10噸“鑫合”牌無公害大米拉到北京一個星期了,卻只賣出去100多斤。教授賣大米,而且賣不出去,這讓何慧麗本人感到苦惱。(1月4日《競報》報道)

  教授賣大米,而且還有農村新合作社領頭人溫鐵軍教授的推薦信,大米為何還是賣
不出去呢?這首先也許得感謝知識分子的社會公德,他們沒有走現有的劣質通道,否則按照一般的銷售法則,先來一番全方位廣告轟炸,再來一系列玩盡噱頭的促銷活動,10噸大米應該不在話下。可這樣一來,農民不但沒得到實惠,消費者那里也樹立不起真正的無公害概念,無公害項目的意義也就要大打折扣了。

  那么問題究竟出在哪呢?溫鐵軍教授認為是消費者不夠聰明,“消費者是需要教育的,我們要讓消費者聰明起來”。這話也許有一定道理,但我以為并不是問題的關鍵。在消費者對大米本身欠缺認識和鑒別能力——人們對每一件新產品乃至老產品其實都欠缺——的情況下,“教授賣大米”能夠讓人們投入信任的似乎只有教授這一身份。問題是,教授身份真的值得消費者充分信任嗎?或者說,在當今的利益社會下,消費者能夠信任什么?

  這樣一思考,“教授賣大米”賣不出去,除了是教授的苦惱,更是消費者的悲哀:他們已經沒有什么值得充分信賴或者依靠的了,這常常讓他們錯過許多優質產品,也讓他們消費了許多劣質產品。典型的例子是,很多人已經非常不相信廣告,可他們在消費時的重要參考依據卻仍是廣告,這一悖論充分折射出消費者的信任困境。再比如,正規市場上光明正大銷售的正規產品,不說是優質的,總該是合格的吧?然而連

商務部的人都說了,“消費者對任何一類
食品安全
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

  瞧,廣告不能信任,“正規”不能信任,“綠色”不能信任,“免檢”不能信任,政府監管也不能信任,教授身份或者權威推薦難道就能信任嗎?顯而易見,人們不買無公害大米的賬,并不是人們不想消費無公害大米,也不意味著無公害大米沒有市場,而僅僅是人們為了避免上當受騙而作出的消極退讓選擇:買了就可能上當,不買才永遠不會上當。

  社會學家林·扎克把人類社會的信任分為三種:基于血緣、基于身份的信任;基于歷史、基于了解的信任;基于制度的信任。顯然,基于制度的信任是一種制約的信任和法治的信任,這種信任具有最高的可信度。尤其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自由遷徙,隨著地球村時代對農耕時代的取締,社會逐漸從傳統的“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轉化,只有靠各種制度才能維系社會在更大范圍之內的信任。

  所以,“教授賣大米”充其量只是一種基于身份的信任,這在陌生人社會越來越顯露出價值式微。而只有通過完善的制度讓所有的失信行為都終將受到制約,失信者對失信行為才會有負的凈現值預期,基于制度的理性信任才會代替基于個人的感性信任。到那時,只要是好產品,即便沒有教授吆喝,也照樣會被市場青睞。

  (作者:舒圣祥)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