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飛
由于政府行業整頓之下安全成本的激增,火爆一時的“溫州炒煤團”大部分已“哭著撤離”山西。不少溫州煤老板表示“壓力很大”、“最害怕手機響”。(《工人日報》1月4日)“溫州炒煤團”是資本投機者。投機者不是投資者,因為他們追求的不是長線利益,而是短期的高額利潤。據業內人士說,溫州投資者購買煤礦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等價格上漲
后再脫手以獲得高額回報。如此的投機心理驅動下,他們極少參與經營管理,更不可能關注安全生產,壓低生產成本前提下的超限開采,是最符合他們投機目的的選擇。
2005年下半年以來,政府在煤礦業整頓中的雷霆手段顯然已經初步奏效,資本投機者運勢逆轉,遭受了空前的挫折。望著資本投機者行將遠去的身影,另外一個問題浮上心頭,即資本投機者的“上線”———權力投機者。
在整個煤礦市場中,權力投機者處于金字塔的最高端。權力投機者與資本投機者擁有共同的動機,即追求短期的高額收益;不過,資本投機者投入的是自己戶頭里的資金,權力投機者投入的是公眾授予的公共權力。我們已經聽到太多的“官煤勾結”故事,其中的鬼蜮伎倆、利益流向和惡劣后果大家早已耳熟能詳。與“溫州炒煤團”相比,他們更是面目可憎。自2005年中央重點整治“官煤勾結”、勒令公務人員撤資退股以來,懾于中央政令的權威,不少權力投機者也開始紛紛退出煤礦業。
同樣是“退出”,資本投機者和權力投機者卻有不同的境遇。資本投機者損失了資本。“炒煤團”黯然神傷,雷厲風行的關閉煤礦、行業整頓令他們蝕了本錢,自然要“哭著撤離”。然而,權力投機者卻好像沒有損失權力。那些如期從煤礦中撤出股份的官員們,原本掌握的公共權力并未損失一分半厘;其中那些僅投“干股”的“股東”反而在撤資之際成功變現,完成了“無本萬利”的交易。資本投機者“哭”了,可權力投機者沒有半分“哭”的理由:他們最好的結果是無成本、高收益,最壞的結局也不過是收回本錢、不賠不賺———和同行相比,他們的生意手段更為成功。
資本投機者黯然離開了,或許還流著淚,若要他們回轉頭來,估計比較困難。畢竟,砸自己的錢是需要更大勇氣和智慧的,資本的損失會讓他們的投機心理有所收斂。權力投機者也離開了,不過他們似乎很欣然,可能還帶著微笑。我們必須警惕,他們隨時會回來;因為他們的本錢并未受損,他們的投機心理日增夜長。
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左右開弓,讓資本投機者嘗到了苦果。不過,權力投機者尚未得到應有的懲罰。在那些遇難礦工的墓碑前,權力投機者是否更該為之付出代價?不然的話,總有一天,他們會卷土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