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專欄互動 > 正文
 

曹林:政府教育投入是節省了 可學費卻大漲了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2日 09:55 新京報

  年底畢竟是年底,各行各業都在盤點得失,教育界也不例外。據《楚天金報》報道,武漢市有關部門近日舉行了“民校創名校”理論研討會,有關負責人在評價該市民校時稱:發展民辦教育,打破了政府單一的教育投資體制,擴大了教育資源,彌補了教育投入的不足。目前,武漢市民辦中小學在校學生已達7萬多人,為政府節省教育投入20多億元。(12月21日《楚天金報》)

  可以看到,“為政府節省教育投入20多億元”,似乎成為該市評判民辦教育功績的一個價值核心———不僅武漢市,很多地方盤點功績時都喜歡用“節省多少投入”作為評判某項公共事業的標準,筆者覺得這很不合適。公共財政來自民稅,公共權力來自民賦,民眾油米柴鹽才是公共行政的中心,只有“使民眾日常支出節省了多少”才是評判某項公共事業功績的價值核心。而“節省政府投入”更像是一種公益幻覺,它不能成為某種獨立、自足、終極性評判標準。

  也就是說,評判民辦教育的存在功績,要看它有沒有在提高教育機會的同時節省了民眾的教育支出,“節省政府多少投入”必須能換算為“節省民眾多少支出”———關注“政府投入”還是“民眾支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字糾纏,而是關系到公共服務的“官本”還是“民本”。

  公共財政來自民眾納稅,而民眾之所以納稅,因為許多產品如果私人去生產,價格會非常昂貴,政府統一供給才有效率———納稅是為了獲得廉價的公共品。如果“節省政府投入”并不能帶來“節省民眾支出”,公共財政節省得毫無價值。這就像一個人省吃儉用買節水器,可買來的節水器節不了水,“省吃儉用”還有什么意義?

  從根本上說,比起政府怎么節省投入,民眾更關心公共政策能不能讓自己節省支出。《中國青年報》前段時間做過一個調查,在“讀不起書上不起學”的國民感覺下,90%以上的公眾呼吁政府加大教育投入———“讓民眾讀得起書、看得起病、住得起房”才是公共財政的最大價值。“節約政府投入”只有最終能體現在“節省民眾支出”上才可以把握。

  今天,我們也許陷入了“節省政府投入”的公益幻覺中。教改后的產業化確實讓政府的教育投入壓力減小了,可學費卻大漲了;還有

高速公路建設,政府為了節省支出采取“貸款修路”,可缺少規范的市場化讓許多地方發展陷入了收費站的圍困。

  回到對武漢市民辦教育的評價上來,如果民辦教育沒能讓民眾的教育支出減少,節省了再多的政府教育投入,意義也會打折扣。

  □曹林(北京媒體從業者)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837,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