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紅仁:警惕醫改遭前所已有的滑鐵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1日 17:01 新浪財經 | |||||||||
□耿紅仁 近日,在全國衛生廳局長專題培訓班上,衛生部部長高強透露,將繼續深化城市醫療服務體制改革,改變醫療服務基本由公立機構壟斷的局面,通過改革將一部分公立醫療機構改制,由社會力量舉辦,為群眾提供不同層次的服務。(11月29日《新京報》)
為了打破醫療服務基本由公立機構壟斷的局面,實行真正意義的醫院分類管理,衛生部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行業,促進多渠道辦醫格局的形成,以期緩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可是,此醫改思路卻給人似曾相識的糟糕印象——通過市場化運營的方式形成競爭機制,這在以往的實踐中已明顯暴露出其存有的弊端,而今又將其搗騰出來是否能規避舊有的紕漏,比如醫院趨利性將大于公益性、政府將監管責任也一同外包出去等。 現在明確醫改打破壟斷、盡心分類管理本身并未有過錯,關鍵是怎樣確保醫衛行業的公益性。因為既要減輕國家的負擔,又想讓醫衛事業保持公益性是存在一定矛盾的,畢竟無論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他們都是醫療服務行業的一分子,兩者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系,社會資本的擴大勢必會壓縮公立醫院的生存空間,此時國家的負擔的確減輕了,醫衛行業的公益性勢必會遭到“前所已有”的滑鐵盧,我們決不應忽視這一問題的存在。 政府部門理應勇于承擔起監管職責,以服務的意識將這項公共事業開展下去,別動輒就將責任推卸給“投入太少”,要是都以這樣消極改革的思維來辦事,我們的教育、科技、文化及經濟等是否都可把責任推給“投入太少”?公立醫院并非發揮到惠民的作用,從根本上說不能都歸咎于醫生的貪婪和醫院間的不正當競爭,很大程度上還是由于政府部門的失職。 醫改是要繼續深化,卻不應是著力于強調已發現的問題,這樣就會犯“為了改而改、為了變而變”的錯誤,再加上在醫改成敗與否的言語措辭上也表現霸道的樣子,很可能會造成與公眾間不信任的溝鴻逐漸加深。我想,要規避醫改出現“螺旋式下降、曲線式倒退”的現象,總結出成敗的經驗和教訓是必要的,卻不應停留于在固有問題上徘徊不前,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需要的仍是睿智英明的決策和、強力的監管和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