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專欄互動 > 正文
 

曹林:社會資本要真能公平進入 何須政府鼓勵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30日 09:57 人民網-江南時報

  飽受“看不起病”煎熬的公眾對新醫改可謂望眼欲穿,新醫改將在什么方面體現新呢?衛生部部長高強在近日的一次講話中承諾,將打破公立醫療壟斷,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政府集中財力辦好一批公立醫院,真正辦成為群眾提供優質、低價的基本醫療服務的公益性醫院;同時,通過改革將一部分公立醫療機構改制,吸引社會資金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為群眾提供不同層次的服務(據11月29日《新京報》報道)。

  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這句話似乎成了近來公共事業改革的流行語,鐵路改革說是要“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部多次表達“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交投資”,還有什么義務教育、城鎮供水、垃圾處理等等,都喊出了“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的口號!吧鐣Y本”仿佛成為某種“改革正義”的代名詞:社會資本一進來,資本就多元了,多元就競爭了,競爭就正義了。

  不過筆者以為,似乎表征著壟斷者某種改革自覺和公平追求的“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恰恰蘊含著一種不公平,一種中心對邊緣的俯視,一種國資對社會資本的特權優越感。

  “老大哥”國資拍著“小弟弟”社會資本的腦袋鼓勵說:來我的地盤吧,咱們公平競爭!———這可能就是“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這種改革話語對應的真相,如此真相背后的現實是:在許多領域,國資以“人民資產”的名義,享有許多社會資本不可能享有的特權,在諸種規則中凌駕于其他資本之上處于一種非常優越的增值地位。這從“一些資源性與壟斷性國企支撐著贏利的大半壁江山”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

  正因為“鼓勵”中所蘊含的不平等對話,所以以“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為名的改革常常是不成功的。國資特權下,社會資本或者成為

壟斷行業柔化自身壟斷形象的工具,比如民航業,在既得利益者的規則擠壓下,民營航空根本不可能按自己的意志參與市場,一打降價旗號立即會被打壓下去;或者成為公共事業轉嫁責任的一個工具,把公益責任轉給市場,自己去牟利,使公共產品陷入悲;而更多的情況是,意識到國資特權的存在,面對“鼓勵進入”的呼喚,社會資本常常不敢進入,比如
鐵路改革
就是如此:
鐵道部
既制定規則,又負責審批,既充當裁判又下場踢球,草根資本的權益很難得到保護。

  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一個最大的成果就是,合法所得的私有財產受到法律一視同仁的保護,憲法確立了各種財產的平等地位。誠如一位評論者所言,各種財產理應獲得一視同仁的對待,沒有哪一種產權有權凌駕于其他產權之上,獲取特權租金。

  實際上,如果有一個產權平等的市場環境的話,社會資本進入某個行業何須別人一次又一次的鼓勵?社會資本追求的就是“利潤最大化”,這種內在的逐利本能是最理性、最有效的“激勵器”。有利可圖,公平競爭,政策又允許,他們就會不顧一切地參與到這個行業中去的;反之,再費力鼓勵也是鼓不動的———“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在改革語境中的流行,恰恰折射出市場不公根深蒂固的存在。

  曹林,青年雜文家。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98,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