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國有銀行資產被賤賣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4日 10:45 南方日報 | |||||||||
在昨日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舉行的第七屆“銀企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博士在作專題發言時指出,國有商業銀行改革中引進戰略投資者并開始上市之后,有人指責這是賤賣國有資產,如此結論有失偏頗,這是“無稽之談”。 核心是改變股權結構
國有商業銀行推進體制改革、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然后上市,這幾乎成為每家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必經之路。特別是建設銀行上市掛牌后,公布了一系列股東持股比例等各方面信息后,社會上有關國有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是賤賣國有資產”的言論四起。近日,建行行長郭樹清在回應“賤賣”論時指出,“建行的投資亮點之一就是有國際著名金融機構加盟。戰略投資者會改善公司治理,會帶來技術支持,會與我們一起來共同面對未來的市場風險,這些都是無形資產性質的收益! 但郭樹清的回應是否為其“賣花說花紅”?易憲容指出,其實所謂“賤賣”、“貴賣”之爭,問題的實質是金融改革的路線之爭。國有銀行如果不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那么將會走上其他國有企業改革的老路,怎么改革都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產權問題。而目前我國的金融改革,已到了時不我待的關鍵時刻。我們只有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才能徹底摒棄舊體制下的那一套管理模式,國有銀行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風險與利潤決定其股價 有人說,外國戰略投資者進來了,無可非議,但持股價格那么低,這不是明擺著賤賣了嗎?易憲容指出,國有銀行改革中,大舉對外轉讓股權、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的主要動機在于“可以完善國內金融機構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水平,控制和減少不良資產”。至于股價問題,不能單方面來估算。要知道,高價格意味著高風險,而風險與利潤如果不對稱,人家肯定也不會參與進來。引進戰略投資者,對于國有銀行或被引進的銀行來說,應該是一個雙贏的結局。 易憲容以建行上市股價為例,指其在香港上市是“較為成功的”。他說,無論是交行、建行的海外上市,還是工行股份制改造的完成,都說明銀行業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