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專欄互動 > 正文
 

朱四倍:經濟學不是不道德 經濟學家要講良心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9日 13:50 紅網

  10月26日,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在接受《中華工商時報》記者采訪時拋出“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不超過5個”的言論。此言一出,輿論嘩然,但被指責的國內經濟學家們卻少有反駁之聲,就像是在去年的國企改革大討論前,經濟學界的集體沉默一樣。上周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劍閣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丁學良的批評是不公正的。(見《北京晨報》11月7日)

  這是國內主流經濟學界對丁學良言論難得的回應。而據《中國青年報》專題調查“你相信哪位主流經濟學家”的結果顯示丁學良“不超過5個”的說法得到了83%的公眾支持。不公正的批評何以得到了眾多公眾的贊同?難道說公眾看待經濟學家的眼光有問題?還是經濟學家真的難以承載公眾的信任?

  而在筆者看來,恰恰是我國經濟學家人文關懷精神的缺失才遭到了公眾的普遍質疑。1998年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之所以給了研究貧窮、饑荒、財富分配與福利經濟的阿馬蒂亞•森,瑞典皇家科學院審核委員會在頒獎時這樣解釋:“他在重大經濟問題的討論中,再度注入了倫理層面的思考”。這一贊譽是在向經濟學術界宣布:經濟科學不應當只看成一個純粹的思想構架、數學模型或中性的分析工具。它也應當用來討論政策的選擇,并解決人類遭遇的實際問題。也就是說,經濟學家要以人道精神為核心,關注社會公平的普及、人民福祉的提升以及免于饑餓病痛等。當下,我國的經濟學家缺少倫理學、哲學意義上的關懷精神是受到質疑的根本原因。

  經濟學家的集體沉默是公眾搶占道德制高點的結果嗎?是公眾對經濟學家的道德苛求嗎?曾經有主流經濟學家聲稱,經濟學本身的性質決定了經濟學家是“道德中性的”,“或者是不講道德的”。換言之,經濟學家是不講人文關懷的。我們經常看到的是經濟學家常常以利益集團代言人的身份出現,甚少看到他們為公共利益代言,以至有人說:有人站出來為公共利益說話的時候,千萬要當心。那么在這種狀況下,我們還不能對經濟學家的發言進行道德判斷嗎?我們必須牢記,經濟學必須關注貧窮,關注被蹂躪和處在經濟劣勢一方的窮人。

  李劍閣認為,“現在有一種觀點是把改革沒有完善而出現的問題看成是改革的問題,給中國的主流經濟學家帶來壓力。” 認為這么輕易地否定改革成就,進而否定經濟學家的作用是不公平的。在筆者看來,這是一種偷換邏輯的做法,因為公眾沒有否定改革成就,僅僅是對經濟學家在改革中作用的理性反思,是對經濟學家人文關懷精神的拷問,而這種偷換邏輯的做法則有可能阻止公眾對經濟學家理性作用的認識,更容易助長經濟學家無視公共利益而為利益集團代言的趨勢。

  誠如人言,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對

中國經濟學現狀的認識和評價,可能將成為我們對改革路徑的反思和探討的由頭。毫無疑問,社會需要經濟學家對我國經濟問題發表專業性研究意見。但在發表意見時,不能掩蓋真相,不能僅僅為利益集團代言。要知道,公眾如果一直不相信經濟學家的話,將會降低社會的安全系數。道理很簡單,公眾和政府的經濟活動可能會因為經濟學家的錯誤導向而產生危險的后果。期待經濟學家銘記西方著名經濟學家岡納•繆達爾的觀點:所有的經濟學家都應當滿懷人類的同情心,獻身于這樣一個信條:公共政策的最終目標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作者:朱四倍)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