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翔
有關“一次性餐具半數不合格”新聞,終于被新華社確證為事實——記者10月5日看到了這份“最新抽查”的報告原件:國家質檢總局下屬的國家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2005年9月9日所發的2005年第12號文《一次性餐飲具、食品包裝袋/膜產品情況匯報》。(見11月6日新華網)
2002年對一次性餐飲具進行的國家監督抽查,抽樣合格率為52%;2003年在河北省進行的國家監督抽查,抽樣合格率為43%;2004年對北京市市場進行的抽查,抽樣合格率為40%。這些報告原件中的具體數字,與《新民晚報》等媒體11月1日報道的“一次性餐具半數不合格”的新聞內容完全一致;11月6日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節目再度印證了這一事實。可是,這一事實卻奇怪地被有關部門斥為“純屬捏造”:記者向國家質檢總局求證,該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此傳聞純屬捏造(見11月3日《深圳商報》)。而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劉兆彬表示,質檢總局正在對此事進行研究和調查。這簡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進行調查的國家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是國家質檢總局的下屬單位,并且已于兩個月前出具了文字報告,質檢總局竟然一無所知?
這只能有兩種解釋,一是部門協作,而且是下級和上級的協作,效率低下而失范;二是因為“一次性餐具半數不合格”、“容易致癌致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調查結論,其新聞“爆炸性”太強,不利于維護部門形象和民心安定,“不宜”完全公開。至于真實情況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但這份報告的簽發時間卻為2005年9月9日,距離被媒體“捏造”出來,已經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為何這么長的時間,政府部門還不把調查真相告訴公眾?
一次性餐具消耗量驚人,“半數不合格”無疑影響面巨大,需要政府部門高度關注,并花大力氣來積極整治。而“車間邊角料、飲料瓶、醫療塑料垃圾、農藥瓶……只要是塑料,都能被不法廠商回收來做一次性餐具”,這種無秩序狀態的猖狂存在,又決非一日之力,與有關部門長期的管理不力、監督不嚴直接相關。那么,不把真相及時告訴公眾,而是選擇藏著掖著,缺乏社會鞭策和透明監督的有關部門,又如何能迅速給國民提供一份合格的一次性餐具呢?
保障公民的知情權,不僅是尊重人民權利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穩定社會和消除負面效應的保障。兩年前的“非典”事件已經充分暴露了公民知情權和信息公開的重要性。在這個意義上,一次性餐具事件不能不說是打造陽光政府道路上一次非常遺憾的倒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