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視頻訪談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統計司長宋躍征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統計學家”視頻訪談系列節目。我們知道,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政府采取了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1%,引起了許多網友的關注。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統計司司長宋躍征,來向廣大網友解讀這一指標及背后的相關情況。
宋司長,您好,首先我想問的問題是: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1%的數據,社會各方面都非常關注,它是否全面反映我國消費需求與消費市場方面的狀況呢?
宋躍征:關于這個問題,我認為關鍵在于全面認識與理解這一指標的內容和作用。從指標概念上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指一定時間內全社會各種流通渠道與環節直接售給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用于最終消費的實物商品總額,包括售給城鄉居民用于生活消費的商品,也包括售給機關、社會團體、部隊、學校、企事業單位等用于非生產、非經營的商品。該指標自建立以來,主要是用于反映全社會實物商品的非生產方面消費情況,即從商品流通環節入手,來觀察進入城鄉居民生活消費和社會集團公共消費的商品變化情況。
消費和消費品作為經濟學概念,其內涵是很清楚的,消費是指人們消耗物質財富以滿足生活消費的過程,消費品則是指用于生活消費的商品,是相對于生產資料而言。但是在具體的統計過程中,消費行為與消費品往往很難簡單而清晰地界定,比如汽油、木材、食鹽等商品分類很清楚,但在確定其最終消費用途時,就很難了;而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還包括了屬于居民建房的建筑材料,沒有包括居民自產自用產品,例如農民自產自用的農牧產品等;更需要注意的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沒有包括教育、醫療、娛樂等服務消費。因此,該指標并不能完整、準確反映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的實物商品消費情況,更不能等同于最終消費需求來使用。用來全面反映最終消費需求(包括實物商品消費與服務商品消費)狀況的最好指標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最終消費指標或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和社會集團消費支出。
由于現階段,實物商品消費在我國消費中仍占有很大比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最終消費支出的變動趨勢比較一致,相關系數高達99.8%,因此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雖然在范圍上與社會最終消費存在明顯的、較大的差異,但能夠大體反映我國消費需求的走勢和消費品市場的冷熱變化情況,同時也可以作為觀察經濟景氣狀況的指標。另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月度統計,是唯一能夠按月度來反映消費需求方面變化的指標,所以長期以來各方面都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作為觀察消費需求走勢變化和消費品市場冷熱狀況的重要指標。
主持人:從您上面的介紹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統計難度一定很大,那這一數據是怎樣產生和進行質量控制的?
宋躍征:2007年以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主要是通過層層疊加匯總、上報綜合數據的方式加工整理得到的。從2007年起,國家統計局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調查方法與組織方式進行了改革,逐步形成了“聯網直報、超級匯總、抽樣調查相結合”的統計調查體系。即:對5000多家規模較大的企業實施國家級聯網直報,由國家統計局直接接收、處理這些企業統計報表;對13萬多家一定規模以上的大企業(單位)(即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批發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零售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由各級地方統計局收集,并上報分企業的數據,由國家統計局直接對這些企業數據進行超級匯總;對140多萬家小企業和2700多萬個體戶采用二階段分層隨機抽樣、按月環比系數推算總體的方法。首先將縣(區)按經濟發展水平分層抽取一定數量的縣(區)作為省級的樣本縣,然后在樣本縣內將小企業和個體戶分八個域分別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企業和個體戶作為樣本單位(全國共抽取10.5萬個樣本單位)進行調查,再據此推估總體數值;對不屬于或不是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產業活動單位中發生的消費品零售活動,比如郵電局售賣的報刊雜志與紀念品以及火車餐車提供的餐飲食品等,則采用重點調查或利用行政記錄采取推估算的方法取得零售額數據。關于數據質量控制,除上面所介紹的調查方法與組織方式的改革外,再有就是我們近幾年加大了對個體數據的審核與匯總數據的評估。
主持人:接下來我想問的問題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為什么今年以來我國消費品零售總額能夠保持穩定增長?
宋躍征:今年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直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分析其原因,這里面既有支撐消費增長的基礎因素(包括我國社會經濟水平已達新階段和過去幾年財富積累兩個方面),也有短期推動的新增因素,還有消費自身特有的剛性因素。特別是今年以來國家采取的一系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措施的積極有效。
(一)支撐消費需求長期穩定增長的基礎因素
1、改革開放30多年來城鄉居民財富的積累已達一定規模,逐步進入釋放期。2008年末,我國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已達21萬多億元,比改革開放初期有了空前的增加;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超過3000美元,進入了消費活躍和穩定增長階段。
2、消費觀念的不斷轉變和產品升級換代,推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斷增長。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現在人們的消費觀念已經有了很大變化,產品升級換代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市場處于常買常新、銷售處于不斷增加狀態。
3、新增人口增加與城鎮化進程加快,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帶來剛性需求。近幾年,我國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城鎮新增人口每年都在1200萬人以上,城鎮人口比重超過45%。據測算,每年因人口規模擴大及結構變化,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至少在1個百分點以上。
4、社會集團消費在增長。經濟的發展使得公務或商務活動不斷增加,社會集團消費規模不斷擴大,也成為推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持續增長的一個因素。
(二)今年以來推動消費市場穩定增長的因素
1、國家政策措施效果明顯。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國家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擴內需、促消費的政策措施,成為今年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首要因素。主要表現為直接提高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強了城鄉居民消費能力;加強民生工程建設,一定程度解除了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穩定大宗和熱點消費商品,有力促進了相關商品銷售。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提高了城鄉居民實際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增強了消費者信心,從而有效地阻止了我國消費品市場趨冷的走勢。
2、大宗商品拉動作用突出。汽車是今年消費品市場的一大亮點,前三季度全國共銷售汽車966萬輛,超過去年全年銷量,同比增長34.2%;全國限額以上企業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24.5%,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個百分點;家電下鄉政策不僅活躍了農村市場,而且帶動家電銷售的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全國銷售家電下鄉產品2083萬臺,實現銷售額388億元,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0.5個百分點;另外,隨著商品房銷售的快速增長,相關商品銷售也保持較快增長,今年前三季度限額以上企業家具、建筑裝潢材料零售額分別增長32.3%和21.1%,同比加快4.3個和16.8個百分點。
3、生產經營單位積極應對危機。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商家普遍開展了長時間、大范圍、多形式的促銷活動,一些外貿企業為了緩解外需不足,也通過舉辦外貿大集等形式大力開辟國內市場。
主持人:如何看待與理解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與一些生產、生活指標有偏差?也有一些網友說這一指標的增長速度與個人消費的感覺有時不一樣?
宋躍征:1、城鄉居民消費支出不僅包括商品消費支出,也包括服務消費支出,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只包括商品消費。目前城鄉居民用于教育、醫療、娛樂等服務消費支出比重已經超過30%,而服務消費支出彈性較大,商品消費支出彈性相對較小。在壓縮消費支出時,人們一般是壓縮服務消費,商品消費支出相對穩定。
2、城鄉居民消費支出是人均概念,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則是總量概念,還包括人口數量增加和結構變化的影響,特別是還包括社會集團的消費支出。經測算,每年因人口數量的絕對增加及城鄉人口結構的變化,拉動零售額增長至少在1個百分點以上。
3、當期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居民收入走勢不一定完全吻合。收入是消費的函數,消費增長與收入增長密切相關,但消費的增長不僅取決于本期收入,也與以前收入、預期收入、儲蓄存款密切相關。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還具有一定的剛性與滯后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除受人口增長、居民基本生活消費和社會集團基本公共消費需求等因素影響外,具有一定的剛性特征;由于經濟的波動往往先從生產、建設領域開始,進而才能影響到消費領域,所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變動往往滯后于生產、建設等統計指標。
關于個人消費感受與這一指標增速不一樣是很正常的,除去前述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個人消費對大多數人都是日常的基本消費,主要是吃、穿和日常用品。在經濟不太好或收不增加、甚至減少的時候,往往是減少服務性消費或降低消費水準,這種感受具體到一個人是十分明顯的,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反映的只是實物商品的消費,并不包括服務消費。特別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總體概念,其中的商品消費結構變化有時并不是由大多數人消費所引起,比如今年以來,我國汽車消費對零售額的增長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其貢獻率大幅提升。而購買汽車的人數在我國總人口中畢竟不是多數,具體到沒有購車的某個人并感受不到這一點。
主持人:最后一個問題,從您介紹看,消費品零售總額這一指標對觀察經濟很有意義,但其統計工作量與難度也很大,有否一些進行改革或改進的考慮?
宋躍征:長期以來,國內貿易統計工作一直圍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一指標來進行,包括制度的設計、調查的組織實施和數據的加工使用等。雖然這一指標在反映國內市場運行和消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流通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單一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標已不能滿足GDP核算、多角度觀察經濟運行情況的需要(主要是缺少健全的行業統計指標);而且隨著調查對象數量的快速增長和構成的日趨復雜,加之被調查對象并無這方面的核算指標,致使數據采集難度急劇增加。此外,該指標也是我國獨有的,與國際不接軌。因此,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進一步改革國內貿易統計很有必要。按照馬建堂局長“加快研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貿易統計制度”要求,從明年開始,力爭用兩到三年時間,本著“在建立健全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行業統計的基礎上,以直接調查統計數據為主體、輔之以科學推估數據為補充的方法,加工計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標”的改革思路,最終達到“反映市場、消費、流通的指標更加豐富,數據的采集生產過程更加可控,基層負擔有所減輕”的目標。
主持人: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