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聚焦20國集團金融峰會 > 正文
中新網3月24日電 G20領導人峰會下月即將在倫敦召開。屆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晤,就中美關系、如何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以及雙方關心的其他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分析認為,這次峰會將重點討論國際金融秩序等問題,也是發展中國家表達意見、爭取自身訴求的機會。新加坡《聯合早報》24日發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國應該積極在G20中定位國家利益。文章摘錄如下:
美國和歐盟都在未來國際金融和經濟體系中對自身做了定位。
美國的最大利益就是盡快恢復往日的輝煌,重新做回世界唯一的霸主。美國主張解救金融和實體經濟,反對全球金融監管。很多年來,他們利用其美元的霸權地位,通過主導國際金融機制從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得到了極大的利益,甚至是轉移財富。
歐盟的定位也相當清楚。因為其福利體系,歐盟的公共投入本來就比美國龐大。同時,美國可以大搞政府赤字,因為可以向其他國家銷售,但歐盟各國則不能這樣做。此外,歐盟會把重點放在政府對金融體系(無論在國內層面還是在國際層面)進行有效監管。
美歐之間的分歧,決定了G20不會在改革國際金融體制方面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今天的情況和二戰以后確定國際金融體系時的情況有了很大的不同。當時美國主導世界,歐洲是美國的盟友。美歐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現在則不同。歐盟已經沒有了戰略上的敵人,即前蘇聯。而歐盟也已經有了基礎貨幣歐元。實際上,歐元的產生本來的目標就是要抗衡美元的。
其他國家也并不見得和美國具有一致的利益。日本長期以來生活在美國的翅膀下,但并不見得很舒服。中國等新興國家迅速崛起,已經導致了國際經濟的多極化。
但是,盡管美國已經沒有了往日的力量,其霸權心態仍在那里,至少要恢復霸權地權的心態還在那里。
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定位,無論對國際金融秩序的重建,還是對中國經濟本身和區域經濟體的關系,或者對自己今后的發展模式,都非常重要。
中國如何定位自身?至少要有三個方面的考量。
首先是從國際層面。中國和其他一些新興經濟體現在強調的是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這些當然很重要,但這里表現的只是在西方建立的構架內和西方競爭權力,而沒有對現存國際金融體系的缺失進行反思。
新興經濟體不應當僅僅爭取更多的權力,而且應該對國際金融組織的性質有個重新的考量。因為金融的全球化,國際組織的權力越來越大,并且缺少監管。
在很長時間里,國際金融組織往往成為強國欺侮弱國的武器。在這些組織面前,很多發展中國家完全失去了經濟主權,這些組織對發展中國家往往指手畫腳,成為這些國家自主經濟發展的阻力。
本來,國際金融組織應當起到監管全球經濟的作用和幫助弱國的作用,但可惜這兩方面的事情都沒有做好。因此,在重組國際金融體系時,必須重新考量國際組織的功能和權限。
其次是區域層面。應當認識到,中國要成為世界強國,首先應當是亞洲強國。盡管在經濟方面,中國在北美和歐洲有很大的利益,但地緣政治方面,中國的最大利益在亞洲,對亞洲的經濟關系不容忽視。
在國際關系的很多方面,金融和經濟是最有效的武器。美國的強大并不僅僅是其軍事,而是其強大的經濟滲透力。中國如果在亞洲不能擁有強大的經濟滲透力,那么不僅其經濟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且其戰略利益也會受到威脅。
在外向型經濟方面,中國應當一腳在亞洲,一腳在西方。這也表明,中國的重點應當是地區性金融制度的建設。這方面已經有些努力,但遠遠不夠。
更為重要的是追求國際金融和經濟體系的多極化。這次金融危機說到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美元霸權的腐敗。只有構成互相制衡的局面,才會造就一個比較公正的的國際金融和經濟秩序。(鄭永年)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