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張漢青
2008年11月11日,河北省青縣合作養老聯合會耿官屯村分會的會長潘炳君(右一)在解答村民關于合作養老的咨詢。新華社資料照片
為了抵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帶來的沖擊和不利影響,中央及時推出了“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的應對方針。與此相適應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2008年底應時而出,結構性減稅已然成為2009年稅收政策的一大亮點。
采訪中,多位專家學者均表示,在2009年甚至稍后的一段時間里,這種“反周期擴張”的財政政策將在總量上與貨幣政策密切配合,同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與此同時,稅制改革將繼續推進,結構性減稅將作為稅改重點。
積極財政政策發揮協同效應
在今年初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指出,2009年將在2008年財稅改革穩步推進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財稅制度改革。
2009年財政工作的重點是: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政府公共投資,實行結構性減稅以及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推進財稅制度改革。
“從2008年12月和今年1月的數據來看,中央出臺的一系列財政政策的效應已經初步顯現。”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向記者表示。
賈康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首先是在總量上與貨幣政策配合呼應,適度擴張,給突遇寒流的經濟增溫供暖。2009年的預算安排中,將較大幅度地增發長期建設國債和增加赤字規模——在這方面我們無論從名義指標來看,還是從實際公共部門負債的綜合考量來看,都還具有足夠運用的安全空間。政府“反周期擴張”將在帶動市場主體跟進、形成回暖的運行拐點后“功成身退”。同時,運用支出政策積極優化結構,區別對待,大力強化經濟、社會的薄弱環節和增加有效供給。這些舉措將改善企業預期,提升經濟景氣,解除社會成員后顧之憂,消解“矛盾凸顯期”的一些突出矛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也表示:“2009年公共支出要更多地向有利于促進就業、改善民生,有利于結構調整、促進改革,有利于帶動民間社會資本的活力等方面傾斜。”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則強調,當前我國的各類宏觀政策就是要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投資政策和匯率政策齊發力,這種聯動要形成貨幣供給擴張、財政支出擴張和國際收支三者新的平衡。在此背景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原則是讓財政政策在其他政策作用不足的領域內發揮獨特作用,同時要配合好其他政策。
結構性減稅成稅改主基調
“這是我國首度正式實施結構性減稅。”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高培勇表示,“結構性減稅的核心內容固然是減稅,但將‘結構性’與‘減稅’聯系在一起,提法相對較新,其背后有特殊含義。”
高培勇指出,結構性減稅有別于全面的減稅,是針對特定稅種、基于特定目的而實行的稅負水平消減;結構性減稅還有別于大規模的減稅,所實行的是小幅度、小劑量的稅負水平消減,意在從量上消減稅負水平,因此是“有限度而不是大量”的減稅。
他認為,結構性減稅也有別于稅負水平維持不變的有增有減結構性調整。盡管在稅收政策上同樣會有增有減,但結構性減稅追求的目標是納稅人實質稅負水平的下降,而不是維持實質稅負水平大致不變條件下,不同納稅人群體之間稅負水平的此增彼減。
有信息顯示,自2004年以來,我國一直在進行結構性減稅的嘗試,如全面取消農業稅、出口退稅適時調整、統一內外資所得稅、多次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標準等。從效果看,這些政策都起到了擴大內需、優化經濟結構的作用。
根據目前市場的普遍預期,包括增值稅、個人所得稅以及進口稅、出口退稅等稅種在內,都將被納入到今年乃至此后一段時間內結構性減稅之列。
增值稅是目前國內的第一大稅種,國務院決定從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即增值稅由增長型轉為消費型,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清華大學中國財政與稅收研究所所長白重恩稱,增值稅轉型不僅可以拉動投資,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優化,解決企業創新不足的問題,更可理順稅制關系,完善稅制。
對減稅預期較高的還有個人所得稅。此前有消息稱,有關部門正在醞釀個人所得稅領域的深層次改革,目標是建立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同時提高起征點。賈康對此表示,“個稅起征點上調的影響有限,在整個稅制改革中是一個很局部的事情,不應該成為稅制改革的重點內容,個稅起征點上調應該積極納入綜合配套改革之中。”
避免政策措施出臺過于倉促密集
“財政政策無疑是短期內防止經濟深度下滑最有效的工具,但必須注意到我國經濟結構已經發生的變化和本輪經濟周期的自身特征,政策著力點與1998年應有所不同。”陳昌盛說。在全國上下全力保增長的過程中,要防止出現只重數量規模,不重質量效益;重上項目、搞投資,輕深化改革和結構調整的傾向,防止盲目上項目過程中產生新的不良政府債務。
陳昌盛坦言,雖然我國財政赤字率整體不高,政策空間尚有余地,但壓力也在明顯增加,要重在花錢買機制,要加強對政策效果的動態評估,并充分考慮政策效果時滯,避免政策措施出臺過于倉促密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