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前十年投資亞洲資產戰略不應改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5日 02:56 第一財經日報
梁紅 喬虹 中國以及其他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基本面的強勁和改善面臨著與美國經濟進一步疲軟或繼續低于潛在增長率的發展趨勢相脫鉤的良好時機 次級債危機以及美國勞動力市場疲軟的跡象,顯著增加了全球經濟增長在未來幾年的下行風險。包括我們在內的很多分析人士,都通過分析歷史數據來預測美國經濟進一步大幅衰退可能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影響。雖然這種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意義,但卻未能解決很多疑問,尤其是如果美國經濟衰退達到一定程度后,預期的彈性是否會發生變化? 80年代的美國衰退 與亞洲繁榮 此外,中國經濟快速的結構性改變是否會降低這種基于歷史數據預測的可信度?鑒于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這些問題和疑問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我們退后一步,從更為宏觀的角度來觀察全球經濟在過去幾年的發展趨勢以及在中期將如何繼續發展,我們仍然認為,中國以及新興亞洲經濟體在未來幾年很有可能與美國經濟發展趨勢相脫鉤。 美國經濟在本土所面臨的問題,相對于亞洲經濟的內生增長勢頭與這兩個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較90年代)所呈現出的差異更為相似。在這種背景下,隨著美國經濟疲軟使全球經濟重新達到平衡,中國以及新興亞洲經濟體有潛力成為更為獨立的經濟增長引擎。的確,2007年“金磚四國”(以中國和印度為主導)消費者對全球需求的貢獻可能已經超過了美國消費者的貢獻。 住宅市場的衰退、高額的經常項目赤字以及曠日持久的海外戰爭帶來的影響——當美國上次面臨所有這些問題時,全球經濟表現如何? 的確,如果我們列出當前美國經濟所面臨的挑戰,會發現其中很多問題在20世紀80年代也出現過: 上一次美國房地產市場經歷房價和投資的漫長調整過程,是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1980至1982年間,由于美聯儲采取了緊縮性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脹,房地產投資開始下滑,房價上漲有所放緩。住宅市場在80年代后期再次繁榮,此后在1989~1992年間再次下滑(見圖表1)。房地產市場過度投資所直接導致的儲蓄和貸款危機最終在90年代初期得以緩解,財政救助資金高達1660億美元。實際上,在1980年至1992年的12年間,有7年美國的房地產投資為負增長。 此外,上世紀80年代美國軍費的上升以及減稅也導致了財政赤字和經常項目赤字的增加。由于國內經濟疲軟抑制了通脹風險,美聯儲大幅降低了聯邦基金利率,再加上全球經濟重新達到平衡(包括美元的大幅走軟)(見圖表2),這些因素為美國經濟的復蘇提供了支撐。 另一方面,從很多方面來講,上世紀80年代是亞洲經濟發展的繁榮時期。日本、韓國等經濟崛起的國家以及印尼、中國臺灣、新加坡、中國香港等新興工業化經濟體都在80年代呈現出持久而強勁的經濟增長,其中很多經濟體都在快速邁向工業化和城市化。亞洲強勁的國內需求和消費者信心成為80年代的標志。圖表3反映了80年代整體經濟增長和國內需求的強勁勢頭,地區主要經濟體的強勢尤為明顯。 自然而然,亞洲股市、房地產市場以及貨幣的升值也就成為了當時的經濟特征之一。換句話說,資產市場也出現了脫鉤現象(見圖表4)。一些人士可能認為由于實施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亞洲在80年代末過度刺激了國內需求,由此導致后來為資產價格過度膨脹而付出了沉重代價。 90年代重新掛鉤 在上世紀90年代,亞洲和美國的經濟命運發生了逆轉。在這十年間,亞洲經濟的光環開始黯淡,各經濟體的表現令人失望,尤其是在1997~1999年間出現了嚴重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由于國內需求不振,亞洲經濟更加依賴于美國的需求,而信息技術革命則在90年代推動美國經濟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信息技術泡沫的破滅導致全球經濟在2000~2001年遭遇了嚴重的周期性放緩,而在2000年周期性復蘇初露端倪的亞洲經濟也受到沖擊,重新陷入到衰退之中。但進入2002年下半年后,得益于顯著的結構性改善,亞洲經濟的新支柱——中國經濟呈現出強勁的周期性復蘇。而亞洲另一大新興經濟強國——印度的潛在經濟增長率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亞洲重現輝煌 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勢頭,甚至比2001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之前要強勁得多。以現在的美元匯率計算,許多亞洲新興經濟體的經濟規模在過去6~7年間增長了一倍以上。亞洲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總規模達到了7萬億美元,增速接近兩位數。更重要的是亞洲兩大經濟增長引擎——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前景在中期內繼續保持穩固。 這種增長得益于供應面政策的放寬和解禁以及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生產率繼續強勁增長;企業盈利保持強勁,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處于歷史最佳時期;消費者資產負債狀況也非常強勁,負債非常有限;中國政府財務狀況穩健,擁有在必要時進行調控的充足余地;由于擁有龐大的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中國經濟可以較好地抵御來自外部的沖擊。 繼續投資亞洲資產 毫無疑問,次級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國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顯著增加。與此同時,8月份通貨膨脹數據高于預期也加劇了中國進一步出臺調控措施的風險。然而,盡管存在上述短期不確定性因素,但亞洲經濟復興的總體趨勢沒有發生改變。雖然美國經濟增長在未來可能面臨持續數年的挑戰,但在各自強勁且得到改善的基本面的支撐下,中國和亞洲其他新興經濟體仍有望繼續保持經濟增長。 正因為基本面存在差異,我們認為投資亞洲資產(包括股票和外匯)的戰略性觀點沒有改變。我們認為在當前的十年間,得益于本地資產價格的強勁表現和貨幣的升值,中國等亞洲新興經濟體將迎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財富的積累。我們繼續看好擁有一籃子亞洲貨幣,在我們的全球經濟研究團隊所建議的十大交易中,通過兩年期不可交割遠期合約來賣空美元/人民幣列在第九位。 (作者為高盛經濟學家)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