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習近平主席出席G20峰會時宣布,中國將采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IMF[微博])數據公布特殊標準--SDDS。SDDS規定公布數據的涵蓋范圍、周期以及及時性。為此,今年,外匯局也公布了一些統計數據的具體發布日期。而公布數據具體發布日期在一些發達國家早已司空見慣了。大家關心過為什么IMF主張數據發布具體到發布日期、甚至發布時點嗎?公布了具體的發布日期,就意味著除特殊情況情外,數據必須在規定的日期發布,不可以晚,甚至也不可以早。這又是為什么?剛剛又拿起的很久以前的《經濟指標解讀》給出了答案。
40年前,即使在美國,在經濟指標發布方面也還沒有任何政策。類似失業人數、企業雇用人數變化等,將直接影響收入、需求、利率等等一系列經濟指標。對于這些具有影響力的統計數據的宣傳缺少嚴密有效的規則,從而出現了濫用統計數據的問題。比如,政治家們,企圖控制經濟新聞的發布,以便在選舉時獲得加分。書中說,當尼克松總統聽說美國商務部將要公布設備開工率上升的數據時,就向商務部施壓,讓它把公布時間選定在政治效果最佳的時刻。而在這些場合,如果統計數據是不利的,尼克松就會把報告先壓下來,直到他確信不會引起太多注意時再公布。又比如,華爾街的公司,也認識到只要放松對數據報告的監管,就能從經濟數據上賺取大筆的錢。一些經紀公司則會賄賂記者,以換取記者提早獲取數據并撰寫新聞稿時,就將新聞稿先透露給經紀公司。這些公司的人,只要能先瞥一眼經濟統計,就知道了該交易什么股票或債券,注定幾分鐘內就可以賺取不計其數的金錢。我想,會不會再比如,有提前獲取數據的撰稿人,可能因此上得“頭條”呢?
書中還描述到:對經濟數據這種明目張膽的操控,激怒了參議員威廉普羅克斯邁,他于20世紀70年代安排國會聽證會,質詢這些報告是如何公布的。質詢不到10年后,美國政府制定了嚴謹的日程表,對經濟數據如何發布做了嚴格的規定。每次數據發布前,參與數據發布的記者要在嚴密控制的環境下等待,提前半小時拿到數據后,當場撰寫新聞稿,并在嚴密的監控下,在半個小時后發出。這就保證了公眾獲得這些敏感信息的公平性。我覺得這是整個故事要表達的關鍵。看起來,嚴密數據發布,還有利于反腐呢!關于數據發布時間,人們對不晚發布容易理解,是為確保公眾及時獲得。但是為什么也不可以早發布呢?數據不是越早發布越好嗎?思考前面提到的尼克松干預數據發布時間的故事,我們就可以理解了。數據就應該在規定的時間發布。
這個故事,使我想起我接觸統計工作以來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在2003年中國加入IMF的GDDS(數據發布一般標準)前的準備工作中,我們在IMF統計專家幫助下準備中國的數據詮釋模板。其中關于數據發布程序是專家特別關注的一個問題。以國際收支統計為例,我們向專家解釋,我們通過依據IMF標準制定的統計制度或方法采集、核實、加工數據,最終編制為國際標準版式的報表,按照規定程序簽字發布。IMF專家不斷地詢問,在這個過程中各級人員都做什么。我們如實解釋說,主要是探討某項變動較大的數據的原因,或者說分析數據與報告期其它相關數據的擬合度,進一步查找可能的統計錯誤,是從專業技術角度完善報表質量。IMF專家為什么特別關心數據發布前的流程這個在今天顯而易見的問題,我在當時還真的不很理解。當時IMF專家關心的是更高層次的問題,即公眾對數據的可獲得性,即公平性,而我們當時關心的還主要是統計本身的問題,即數據的全面性、及時性和準確性。
中國承諾加入SDDS,越來越多的部門將對外承諾具體到日期的數據發布時間表。這是中國統計的進步,也是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為進一步融入世界所作出的努力,更是廣大公眾的福祉。(作者:王春英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副司長。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