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忠
過去六年持續蔓延的危機,可能會成為全球經濟的長期特征。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一個健全的全球監管架構來監督金融資本的全球化。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在下面兩個方案中擇一:要么扭轉金融的全球化;要么建立一個全球超級監管者。鑒于這兩個選擇在可預見的未來都不可能實現,全球經濟將會繼續遭遇危機。
一些金磚國家泡沫的破裂是2013年全球經濟不穩定的主要來源。現在各國利率都很低,泡沫破裂相對緩慢,金融市場一時無法看清當前的真正形勢。隨著時間推移,真相自會昭然若揭。全球經濟很可能會被再次拖入衰退。
塞浦路斯危機的解決方案打破了過去五年金融救助的兩個禁忌,即首次由被救助銀行的高級債權人和大額儲戶來承擔損失。
當一個脆弱的銀行提供高利率來吸引債權人和存款人時,這些人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政府會提供救助以防止他們承受損失。因此,塞浦路斯的解決方案意味著向債權人和存款人示警,從長遠來看有益于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
全球金融體系在刀尖上。首先,各國央行都認為,貨幣政策的目標除了價格穩定之外,還要促進增長,確保金融體系的穩定。這三重目標放大了貨幣政策的波動性,為投機創造了機會。投機者的擴散又放大了貨幣政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各國央行和投機者沆瀣一氣,短期內可以起作用,但是久而久之勢必導致危機。
其次,金融機構嚴重缺乏資本。在現行規則下,持有100美元的資產只需要兩美元的股權資本,杠桿率達到了50倍。全球金融市場短短幾天就能波動2%。全球金融體系其實根本上就是無資本運行。這就是銀行股票如此動蕩的原因。
第三,全球金融體系的操作者們經營的都是別人的錢。因此,他們更偏好高波動的資產。宏觀政策帶來了波動性,他們將巨額資金投放在容易因宏觀政策而產生波動的資產上。
盡管金融體系有缺陷,但是如果沒有大量的貨幣供應,這些缺陷也不會造成大規模的破壞。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貨幣政策通過打折促銷貸款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它鼓勵企業用借來的錢擴大資本性支出,消費者用借來的錢擴大消費。
然而,第一個作用業已被全球化抵消,現在企業借錢與投資的地點通常是分開的。第二個作用在西方國家不會特別明顯,因為消費者已經借貸過度了。
在本輪全球金融危機之初,我曾預期主要國家的經濟刺激政策會導致全球滯脹。現在新興經濟體國家已經處于這種狀態了,這些國家由于失業率較低,對商品價格較為敏感,從而更容易發生通脹。
像金磚國家這樣的主要新興經濟體已經顯示了滯脹的癥狀。它們還在低增長與高通[微博]脹之間掙扎。以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增長,加劇了通脹,通脹又給貨幣市場帶來了恐慌,引發貶值,放大了通脹。
通脹蔓延到發達國家還需要一段時間。盡管大宗商品和工業制品的價格不斷上漲,OECD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工資卻沒有隨之增加。我認為,通脹將會在2014年成為OECD國家的突出問題。
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一些金磚國家的泡沫正在破裂,這個過程是緩慢的。金磚國家可以選擇資產通縮或貨幣貶值。
(來源:BWCHINESE中文網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