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季度中央財政收入負增長,地方財政收入增幅卻達到兩位數。中央與地方財政收入呈現"冰火兩重天"。4月16日9點,經濟之聲評論:政府要過"緊日子",民生支出不能省。
中廣網北京4月16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隨著經濟增速放緩,今年一季度中央財政收入出現了0.2%的小幅下降,其中3月份中央財政收入下降5.2%。和中央財政收入負增長形成對比的是,地方財政同比增長13.7%,比一季度GDP增速高出近一倍。
中央財政收入下降,這意味著,政府要開始過"緊日子"了。新華社評論認為,各級政府一方面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守住民生底線,確保支持經濟轉型的各項支出;同時要加快完善財政績效管理制度,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審計和社會公眾對預算的監督作用,對官員亂花錢行為引入司法懲戒機制,并確保各項制度執行到位,切實提高政府花錢效益。
《央廣財經評論》,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國務院參事湯敏評論這個話題。
財政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公共財政收入同比增長6.9%,低于GDP增速,而且創下2011年以來最低季度增幅。這種趨勢會持續多久?
湯敏:這個季度財政收入放緩有幾個原因。一是整個經濟增長比較平緩,另外,今年的工作日少了兩天。過去十多年里,財政收入兩倍于GDP增長的現象是不可持續的,要保證到2020年居民收入翻番,就意味著政府收入就不能增長太高,能保持跟GDP的增長速度一致就很不錯了。所以從長遠來說,政府的稅收收入也不應該增長過快,這個趨勢很清楚。
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在一季度是“冰火兩重天”,這是哪些因素導致的?這種“兩重天”的狀態能不能成為常態?
湯敏:地方政府稅收增加一個最重要原因是,最近因為國五條出臺,很多人買房子,所以那一段時間突然稅收增加跟房地產購買有關,這是一個短期因素。4月份以后,房地產價位就會大幅下降,很可能在第二季度后,這種“兩重天”現象就不會再出現了。
中央財政目前來看是下降的趨勢,政府必須要用更少的錢做同樣甚至更多的事,縮減開支、提高效率是目前的當務之急,縮減開支會不會影響民生項目?
湯敏:不會,事實上第一季度盡管收入比較低,但是,教育支出增加9.3%,醫療支出增加22%,社保增加12%,農業增加15%,節能環保增加28%,跟民生有關的項目支出遠遠高于收入,也高于一般的政府支出。也就是說,財政以保民生為主的傾向應該會繼續保持下去。
保民生項目正在繼續和保持,如果要提高效率、縮減開支,可以從哪些領域入手?
湯敏:在過去很長時間里,因為政府的收入增加比較快,很多地方大手大腳花錢,造成了極大浪費,其中政府的很多三公開支要大幅壓減。此外,很多政府建設,包括開發區、亮麗工程都應該減下來,把政府有限的錢在未來財政收入增速逐漸減少的情況下,保證民生。
不僅要保證民生,還要加強民生投入,像環保等還要加強。如果僅靠政府是不夠的,所以社會對政府財政的監督就顯得格外重要,這點要增加透明度,把它公布出來,由社會、媒體、人大各方面來監督。
縮減財政開支、提高透明度、加強監督、提高財政效率、完善財政體制是一個必然趨勢。作為現代政府,在財政管理方面必須要做的功課有哪些?
湯敏:最首要的是要增加透明度,這里最核心部分是政府預算,這是首先應該做的,而且完全可以做得到。政府開支應該有一個輕重緩急,要改變過去的財政,由政府本身來做,發動社會,發動專家,發動一些監督機制來真正起到作用,這是一個需要從根本上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