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聯想之星”常州創業大講堂開講,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就“創業一把手的成長”和“創業團隊的建設”與江蘇中小企業創業者、中科院系統科研創業人員進行分享。當日,他亦率聯想系眾多投資家及多位科技創業路上的“準企業家”們,接受全國多家媒體采訪;并在回答揚子晚報記者提問時,以“珍珠項鏈”為喻生動勾畫出科學家與企業家的不同性格肖像。
科學家是珍珠企業家是線,企業家被罵兩句就罵兩句吧
為更好促進科技成果向市場轉化,2008年,時任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和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共同動議發起創辦“聯想之星”,致力于發現并培養優秀的科技創業領軍人才。
創辦五年來,“聯想之星”已從最初的30人特訓班,發展到2010年初制定創業培訓+天使投資的“雙輪驅動”模式,再到如今創業培訓+天使投資+開放平臺的“三位一體”發展模式的全新時代。
自身就是從科學家轉型為企業家的成功范例,當揚子晚報記者請柳傳志舉例說明:什么樣的科學家適合轉型企業家,什么樣的科學家不適合時?他幽默自剖道:“企業家要更多做服務。像我性格上要格外形象高點,唐總(指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唐旭東)罵我兩句就罵兩句,我本身做的就是這個工作。”
具體而言,科學家轉型企業家的道路上可呈現三種狀況:一種性格就極其適合做科學家,另一種是雖然學理工,但性格極其適合做企業家,還有一種即大多數人,是中間模糊的。
他認為,科學工作者智商一定要很高,情商也許會差點,“他可以不注意跟別人的任何關系,他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我就是這么研究的。”
而做企業家的呢?“一串項鏈很值錢的話,他就是串項鏈的那根線,科學家就是那顆大珍珠,那個線,你得把適合人家的珍珠串起來,你還要注意人家的臉色,注意人家整個的范圍和環境。”
建議創業者反問自身:想過日子還是奔日子?
柳傳志還反復提醒創業者,在轉身做企業時,需想清性格是不是適合做企業。他總結道,人大概可分為兩種:奔日子的和過日子的。奔日子的人,總在奔,寧可冒風險,也要過一種新的生活,有新的追求。而“過日子”的人,則把謀生存作為創業的動機。
他自認是奔日子的人。當時畢業后的他在國防科委、科學院,研究部門工作,得過不少獎項,但是心總是不安分,想去尋找新追求。“奔日子型的創業,達到一定高度后,還想跟自己較一把勁。”比如像馬云[微博]這樣的人,不停地往前走。這種人是對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是有好處的,是更值得鼓勵的,但是風險是很大的。因此國家的政策,還是要想盡辦法去鼓勵這些人。而如果創業是為了“過日子”的人,則要多思考第一桶金的問題。“比如找工作不合適,或者是找不著,于是就創業。”
柳傳志還舉例說,“比如要考公務員哪怕是掃馬路,是事業編制人家就去,這都是屬于典型的過日子的人。這樣心態創業,要特別注意考慮第一桶金的來源。家里條件好的,第一桶金丟了,雖然最后失敗了,但積累了很多東西。但有的是拿父母養老的錢或借來的錢去創業,創業失敗了即使得到歷練了,給家里帶來的損失和影響也是很大的”。
實習生 董夢穎 揚子晚報記者 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