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9月份中國制造業PMI為49.8%,比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該指數自今年5月份以來首現回升。與此同時,9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終值升至47.9,略高于8月份終值47.6。不管是官方的PMI,還是民間的PMI,均顯示中國經濟減速中呈現回升跡象。
但值得注意的是,匯豐制造業PMI指數已連續11個月環比放緩,特別是新出口訂單大幅萎縮以及就業市場的持續壓力,使得中國經濟回暖中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而經濟減速下地方增收亂象的加劇,對中國經濟來說不管是經濟轉型,還是經濟回升,都是有很大的拖累的,這必須要引起決策部門足夠的警惕。地方增收亂象的表現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重走賣地財政老路;二是重走非稅收入強征老路。
從重走賣地財政老路方面看,8月份以來,地方政府集中大擺土地盛宴,溫州、杭州、北京、石家莊、武漢、廈門等城市紛紛密集出讓土地,各地掀起了新一輪賣地高潮,依賴賣地收入緩解地方財政吃緊的意向明顯。
例如,北京國土局的統計顯示,隨著9月最后1周10宗住宅地塊的成交,9月份,北京土地單月出讓金高達257.37億元,超過了之前8月的總和。從開發商的拿地熱情來看,10月,隨著十幾塊土地進入交易期,土地市場將繼續升溫。賣地財政模式成為地方政府改革進程中的“特色創新”,但這一綁定著畸形房地產市場的土地財政也越來越畸形,嚴重影響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現在在調結構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重走賣地財政老路,無疑將讓中國經濟轉型之路有名無實。
從重走稅費強征老路方面看,在國家結構性減稅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卻突擊強化收稅以穩收支,非稅收入項目繁多,“過頭稅”重出江湖,造成了備受經濟減速煎熬下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負擔的進一步增加。首先是稅收的強化征收,畢竟對處于轉型期的中國而言,倘若真要深究,企業恐怕十有八九是難逃“罪責”的,因為它們特別是中小企業始終是處于弱勢的,強化征收之后不管多少都得進貢銀子給稅務部門。這不8月份企業所得稅達到729億元,同比增加234億元,暴增47.2%。
其次是非稅收入的大增。在稅收下降的同時,非稅收入卻已成為了地方財政增收的主力軍。從1-8月地方非稅收入9146億元,同比增加1905億元,增長26.3%,也可見一般。有報道稱,在溫州有企業接到稅務通知,提前預支增值稅,說是上半年任務沒有完成,讓“幫幫忙”。難怪溫州某公司的一位財務負責人如此感慨:“經濟形勢雖然不好,該交的稅費卻還是要交,企業的壓力相當大。要是在光景好的年頭也的確不算什么,可就當前的經營狀況來說,越發覺得喘不過氣。”
經濟有回升好轉跡象,地方增收卻亂象重重。重走賣地財政老路,畸形的土地市場,畸形的房地產市場依然是地方追求GDP的主要方式;重走稅費強征老路,結構性減稅實際中演變了結構性的增稅,地方政府增稅導向的思路沒有從根本上發生變化。不得不警惕的是,地方政府如此“變相增收”亂象反過來又將抑制企業的活力,拖累經濟回升,阻礙中國經濟轉型。(作者系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公司——發展研究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