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袁云才
審計署最近公布有關審計結果,2009年至2010年,鐵道部在未按規定公開招標的情況下,投資1850萬元制作了片頭署名“張藝謀導演”的鐵路宣傳片,且未達到預期宣傳效果。7月2日,張藝謀助理接受采訪時稱,張藝謀未參與拍攝該宣傳片,只對樣片提過意見,并且未同意署名。(7月3日 《新京報》)
審計署稱鐵道部天價宣傳片“未達到預期宣傳效果”,我對此持保留意見。起碼,這件事經媒體報道后,在全國引起了轟動,就連我等很少坐高鐵、動車的升斗小民,都對宣傳片生了好奇,到網上扒了視頻來看。這種宣傳效應,是投資幾千萬廣告費都達不到的。遺憾的是,這個天價短片客觀上宣傳的不是“鐵老大”的形象,倒是讓人看到了另一種東西——公信力的喪失。
短短5分鐘的宣傳片中,列車穿來穿去的鏡頭占了大部分,解說也只是用的字幕。這樣的片子,不僅毫無創意,相反給人囫圇吞棗、七拼八湊的感覺。拍一部這樣的宣傳片需花多少錢?行內人士會告訴你,十幾萬元足夠了。鐵道部偏不這么想,也許覺得十幾萬元太寒磣,不能顯示“鐵老大”身份,大手一揮就是1850萬元!當然,也許覺得這上千萬的制作費也要花得有來頭有說法,于是便將張藝謀搬了出來。
張藝謀究竟是背“黑鍋”做了擋箭牌,還是確實導演了,只因江郎才盡才弄出這個囫圇果?我不得而知。我只依稀記得,“鐵老大”如此豪氣沖天一擲萬金的壯舉,早已不是第一次。年初就有媒體披露“奢侈動車”,調查出來的價目表同樣令人瞠目結舌:一個列車用的自動洗面器采購價高達7萬多元;一個感應水閥1.28萬元;一個衛生間紙巾盒采購價竟達1125元……
可見“鐵老大”迷戀天價,絕不是偶然的。這兩件事所不同的只是,后者經過了招標,而前者沒有。這樣“鐵”的事實,更容易讓公眾對其揮金如土的負面形象產生“鐵”的心理定勢:原來,“鐵老大”如此有錢,花錢如此大方,而離奇大方的背后,往往藏有一言難盡的貓膩。張藝謀難以自圓其說的閃爍其辭,似乎就說明了問題。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鐵老大”的揮金如土,與有錢沒錢并無十分要緊的關系,要緊的是它花的是公款。只要花的是公款,花錢過程中的公信力就大幅滑坡,這個怪圈絕不只存在“鐵老大”身上。各級政府部門的招標采購,乃至樓堂館所的建設,隨處可見到這樣的影子。4月底起,綿陽機場因萬達廣場建筑樓層超高影響降落,停飛夜航飛機。綿陽市政府責令萬達“削”掉10層。萬達方拒絕政府要求,稱廣場從設計到建設程序均合法。據悉,萬達拆除這10層建筑,預計費用超2億元。網友就稱,每削掉一層天價樓,就削掉了一層公信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