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琳
僅僅擁有高品質的聲音絕不是丹麥音響品牌B&O的全部,它還利用視覺、觸覺等感官體驗,讓消費者對它的好聲音看得見、摸得著。
對一家提供高品質產品的公司來說,一個重要的問題在于如何讓消費者迅速感知乃至感染到產品的品質,雖然“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老話沒錯,但是如果必須依靠時間的積淀才能打動消費者,恐怕在時下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未必都能幸運等到消費者明白的那一天。
所以,即使擁有高品質,也要善于通過各種方式來充分表現,這正是品牌營銷大師馬丁。林斯特龍在《感官品牌》一書中提出企業要善用感官來塑造品牌力的原因。丹麥頂級音響企業Bang&Olufsen(B&O),正是一家這樣善于利用視覺、觸覺等各種感官體驗強化消費者對于高品質認知的感官品牌。
對丹麥人來說,B&O不只是高品質聲音的代名詞,它還是“丹麥設計”的典范,是一個讓丹麥王室都感到榮耀的名字。這家在工業設計領域獲獎無數的公司,在丹麥創造了許多個第一:它第一個選擇高檔木料制作收音機;1950年推出第一臺電視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一家推出滾軸移動電視機;1978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永久性收藏了它的三件產品設計一個以發明整流器起家的公司,最終被營銷大師馬丁。林斯特龍選作感官品牌的經典案例,在林斯特龍從全球200個價值最高品牌中所挑選的“感官卓越”品牌里,它列第8位,在電子產品中僅次于蘋果。
丹麥基因
這是一家有濃重地域色彩的企業,位于丹麥東北部人口數量1.5萬人的Sturr小鎮,其中有1500人為之工作。它一度是由兩位創始人控制的家族企業,至今已運行了80多年。1972年上市之后,小鎮上每一位年滿18歲的居民,都能得到它贈送的一股股票。它是如此深深植根于丹麥土壤之中,以至于它的產品設計史就像一部微縮版丹麥商業史,將丹麥人家居環境標準、包豪斯實用主義、風靡一時的丹麥家具設計,甚至區別于日本電器企業的競爭策略全都涵蓋其中。
創始人Peter Bang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青少年時期就表現出對收音機技術的興趣。1924年作為工程師畢業之后,他去一家美國收音機工廠工作了6個月時間。在那里,他熟練掌握了研發收音機的最新技術;氐降溨,就和同學兼好朋友Svend Olufsen一起實驗。Svend Olufsen的父母在丹麥東南部斯特魯爾小鎮附近有一處Quistrup莊園。1925年,B&O公司在莊園閣樓上正式開業。
他們推出的第一件產品是收音機,面市后即遭遇了滑鐵盧。正是這次失敗,讓他們意識到設計的重要性。小說家Johannes Buchholtz描述了在1937年收音機市場的競爭狀態:“雖然收音機技術高度發展,但它還處于嬰兒期。今年的樣式,明年就過時了。所有聰明的頭腦都在拼命思考,如何使這一產品提升。全世界的工程師都坐在桌子前,反復把玩新的模型。這就是他們所說的競爭,殘酷的競爭。工程師們總是緊握住鉛筆和橡皮,永不滿足,要追求更好、更好、更好。”
第二年,他們研制出第一件具備商業價值的產品:整流器(Eliminator)。它可以使收音機不再依靠電池供電,改用交流電源。這款產品大獲成功,以至于Olufsen要動用家族莊園的勞動力來幫忙壓鐵片。整流器帶來的現金流,不僅讓兩人能夠繼續研發當時最為熱門的電器收音機,也讓他們有了正式的廠房。B&O中國業務拓展經理林俊仲指著一張老照片說,“這是第一家工廠。為什么是這個樣式呢?他們的父母認為,兩個年輕人的生意是短期行為,就把工廠蓋成了學校的樣式。假如公司真的垮掉,就可以改造成學校賣出去!
在20世紀30年代,他們的事業突飛猛進。Peter Bang專注于技術,Svend Olufsen負責商業推廣。在迪士尼首部米老鼠影片播放之后,B&O為影院制作的揚聲器,在丹麥變得家喻戶曉。兩位創始人日益重視設計的價值驅動。1939年推出的Beolit39收音機,在設計上借鑒了別克Y型汽車和摩天大樓的概念,標志著“設計與功能并重”的產品哲學初步形成。
“家族創始人按自己的生活需要和設想形成最初的設計理念,到20世紀30年代,公司有了專業設計師,他們提供的理念更具有競爭力,幫助公司占有了市場份額!盉&O總裁及首席執行官圖爾。曼多尼說。這個階段B&O的設計風格,更多的是為了滿足本地市場的口味。他說:“在丹麥,家和房子很重要。人們習慣于在裝修房子、購買家具、家電用品上所費不貲。因為丹麥人連商業伙伴都會請到家里做客,有一個舒適考究的家非常重要,尤其是要用作娛樂的電視機、音響!
從偏重本地市場的設計,到適用于全球市場、具有普世價值的設計,中間還經歷了一場變革。20世紀60年代日本電器企業崛起,在廉價和實用之外,以鮮明的日本設計獨步江湖,市場份額超過70%。此時,B&O已經進入了瑞典和英國;二戰之后,以與經銷商合作的方式先后進入了美國、澳大利亞。外部競爭者,迫使它做出改變。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它引入雅各布。揚森等自由設計師,通過不懈努力來定義“丹麥設計風格”,從而與日本產品涇渭分明地區分開。
兩位創始人開始掌握一條產品原則:“誠實的音樂重現!彼麄儽в羞@種觀念:通過揚聲器進入耳朵的音樂體驗,不應該受到技術限制的影響,要用高保真技術重現音樂的自然狀態。這一觀念,讓“心理聲學”成為設計和測試過程中的重要因素。向顧客解釋“高保真技術”這類科技名詞,不僅讓人昏昏欲睡,也容易費力不討好。以設計作為橋梁,B&O聰明地找到了解決辦法——用視覺形象傳達產品特性,制造忠于它所傳達的形象,并容易為人們所接受的先進科技產品。
設計內核
馬丁。林斯特龍在《感官品牌》一書中分析全球頂級品牌成功的共性:它們大多運用了感官品牌的營銷手段,創造出全新的“五維”感官世界,從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和感覺,讓顧客對品牌保持忠誠度。在他看來,出眾的外觀或其他感官體驗對產品的內在高品質,能起到強烈暗示作用,所以聰明的企業會有意識強化用戶的感官體驗,這也就是為什么B&O會如此強化設計的地位,甚至因此被人們稱作“視覺企業”,它的品牌描述如是陳述:“設計是我們所做一切的核心工藝。我們通過設計講述創意、產品和品牌的故事。”
于是,這個音響產業里的“視覺系”公司,在產品材質上用鋁材來替代木材,讓人們能直觀地認識到它的“鋁表面處理技術”;圓錐形的揚聲器和它厚重的底座,與減少地板和天花板回音,實現360度均勻散播的“聲學透鏡技術”聯系了起來,還沒聽到聲音,消費者從外觀上就能感知到音響器材的獨特。
在觸覺設計上B&O同樣十分精心,B&O的遙控器有意做得沉重而結實,非常有手感,這種有意營造的“莊重感”也延伸到了B&O的所有產品線中,從電話到話筒,甚至一般追求輕盈的耳機產品之上。對于消費者“心理聲學”(Psychoacoustics)的研究讓B&O深知,視覺和觸覺等感官體驗一樣也能影響聽覺體驗。
在B&O,一款產品從選題開始,經由設計、研發、選材、制作、影音測試、耐久性測試等工序,前后需要的時間,短則一年,長則三四年。通常由設計師提出概念,對于顏色外形、用戶舒適度、科技可行性、潮流走向一一選擇,直至模型確定。為了尊重設計師的創作自由和藝術尺度,管理層對設計模型案沒有修改的權利,只能選擇接受或否認,只有設計師才有權利對模型做出修改。這種開明的合作方式吸引了許多藝術家、設計師。但B&O從不輕易招聘自由設計師。
盡管以獨特的設計風格著稱,B&O卻沒有專門的設計師團隊。它有許多長期合作的自由設計師,比如上世紀80年代創造出許多經典設計的雅各布。揚森,上世紀80年代以后的首席設計師大衛。路易斯等。但他們并不受雇于公司內部,公司設有專門職位,對自由設計師們進行“設計管理”。設計師不用受到公司內部規定的限制,能從外界吸收最新鮮的靈感、視野和設計理念!斑@項工作很微妙,必須在給予方向和自由之間尋找平衡!眻D爾。曼多尼說。
公司總部有一處名叫“創意領地”的空間,是所有設計師、創意師、工程師和管理層每周五定期集會的場所。圖爾。曼多尼說:“一個好的設計師,要有好的設計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理解B&O的先進技術,真正了解用戶的需求。”他補充說:“有才華的設計師很多,但要找到有創意、忠誠,彼此能產生‘化學反應’的非常困難!睂τ贐&O來說,設計是一種語言。換言之,設計本身從來都不是目的,只是方法。只有設計,并不會造就一個品牌的國際聲譽。沒有基本的觀點或概念,那樣的設計是膚淺的、短暫的。
如何讓產品在第一眼就給人留下“頂級”的印象,并輕而易舉區別于其他品牌?
B&O亞太區執行董事麥若浦認為,這不僅歸功于設計,也源于優質選材、制作工藝和對用戶體驗的關注。當設計確定后,工程師們會選擇最適合表現設計理念的材料。在產品中使用鋁材,已成為B&O的一大特色。
1980年,它還建立了一個重要的揚聲器音質測試中心——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電聲測量場所“Cube立方室”。在進入“折磨室”做溫度、煙熏、堅固性和安全測試之前,產品還會參考由普通消費者組成的“視聽小組”給出的評價。
那么,這家麥若浦工作了幾十年的企業,究竟是一家設計主導的企業,還是一家技術主導的企業?
麥若浦表示:“消費者很注重產品美麗的外觀,但內核的技術卻不容忽視。好比法拉利賽車,外表炫酷,但發動機也是最棒的。我們在產品設計上花了不少心血,但投入到技術革新上的人力物力更多。來我們店里,消費者看到的都是外表設計,這很容易被人接受,這是關鍵的第一步。之后,我們要花更多的工夫向他們說明我們的技術同樣是頂尖的。”最后他總結道,“我更愿意稱其為技術主導的公司。”
就在幾周前,圖爾。曼多尼去了公司最大的創意工場,那里的負責人向他講述了新遙控器的設計過程。這些設計人員剛從意大利回來,走訪了五戶當地人家,拍攝了許多照片和影像。這些資料,記錄了意大利家庭看電視的狀態和遙控器的使用。
比如,當一家人看電視時,誰在控制群體行為、誰在掌控遙控器、有哪些使用習慣等。這款遙控器只有四個按鈕,即使不去看它,也知道上下左右的功能。最大的突破,是能控制音響、電視、游戲機、空調、窗簾等電器,把用戶從一大堆遙控器中解放出來。它準確地傳達了另一條產品原則——“制造必需品,且絕對不復雜!
擁抱輕用戶
運用獨有的視覺語言,B&O成為第一個發掘“由設計主導的、家庭娛樂設備”的高端市場。1968年,B&O提出這樣一句廣告詞:“為那些考慮品味和質量先于價格的人”。將產品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進行營銷,瞄準一群人數不多,但更國際化的目標消費群體。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舒適的房子和汽車,既有品位又有自我激勵的生活態度,在寬屏電視成為時尚潮流之前,他們就愿意為獲得高質量的音頻和視頻設備付出更多的金錢,這種定位至今也沒有變化。
在B&O獨占頂級音響市場長達40多年之后,上世紀80年代,西班牙羅威、美國Bose音響、日本中道公司Nakamichi紛紛宣布進軍高端影音市場。
彼時,兩大家族掌控下的B&O正面臨史上最嚴重的生存危機。公司管理層只注重貴族式品味,無視消費群體的傲慢,使得產品與市場嚴重脫節。尤其是,產品存放在倉庫中,造成物流效率低,許多顧客難以忍受長時間的等待,轉而購買其他品牌。這場跨度近十年的危機,其程度之深,一度令外界以為這家老牌公司將從國際工業設計舞臺上消失。
1991年7月,公司舊有的管理層被一個新的、富有野心的管理團隊所取代。克努森擔任CEO之后,及時采取有力的改革舉措“爆破點計劃”。他們展開一次激進的公司重組,重新挖掘了“系統集成”的產品優勢!皬漠a品、顧客體驗、銷售到競爭,每一步都要設定標準。在營銷、銷售、物流的各個環節,我們都需要知道標準在哪里,差距在哪里,然后去彌補差距!丙溔羝终f,這是從失敗中學到的重要一課。
他們不再以開設更多店鋪的方式,獲取銷售業績的增長,而是展開精耕細作。1994年,從澳大利亞分銷渠道開始,傳統的多品牌展廳逐漸為單一品牌店所代替,店面成為品牌形象的一部分。尤其是對一線銷售人員的“投資”,除了入職前的篩選和培訓,還要有好的著裝品味和銷售風格。經銷商專門為一線銷售人員訂閱該國最權威的商業雜志,要求他們熟讀商業話題,并能與顧客自如交談。銷售人員不僅要識別出個性化的消費需求,還要善于闡釋,把“需求”變成經過剪裁的、智慧的建議。
許多顧客被展廳簡潔的設計風格所吸引,他們纏住銷售人員,想要知道把復雜的電線隱藏起來的技巧;或者他們被店鋪陳列用到的某個小配件吸引了,想要照搬照抄到自己的家中。這些方法,為一線銷售人員更好地收集顧客數據提供了條件。最終,它定位于四類目標消費群:正在成長的青少年、組建家庭的年輕夫婦、富裕家庭和灰發群體。公司負責市場推廣的人員認為,這樣分類并不是為了將顧客標簽化,只是為了讓經銷商更好地理解不同顧客的需求。
沿著這個思路,B&O適應迅速變化的時代需求,從原有的三大核心業務揚聲器、電視機、播放器,擴展至車載音響和數碼產品,完整地覆蓋了一個人從家庭到路上、從視覺到聽覺的影音生活。2005年,B&O在奧迪A8上,制造了第一套車載音響。麥若浦說:“車載音響是對市場的一種回應。我們本來專注于高品質的家庭影音設備,汽車本身就是一個聽音樂的好場所,消費者喜歡在戶外享受音樂,我們就把音響放到汽車上。”目前,車載音響占公司業務量的15%,電視機、揚聲器、播放器和其他音頻設備則占據剩下的85%。
盡管車載音響所占比重不大,但在中國市場它卻有著獨特的營銷價值。對大中華區市場有著深刻洞察的麥若浦說:“在中國,我更希望自己是路易威登、蘭博基尼或勞力士的營銷經理!彼l現,“在中國,購買豪車的人群可能會喜歡我們的產品,人們喜歡體積、規模、功率大的音響,有點像俄羅斯!闭驗槿绱耍珺&O在中國的分銷渠道,有針對性地制定了營銷政策——更多地與奢侈品牌、星級酒店合作,以此獲得消費者的認知。
今年5月份,剛剛在中國上市的新款耳機、專為蘋果設計的音箱底座,標志著B&O實現了從核心用戶向輕用戶的過渡。專為蘋果設計的音箱底座Beosound8,是一款“入門級產品”。它成功吸引了蘋果粉絲、青少年和白領階層。自2010年11月在海外上市以來,已售出2.5萬余套,成為這個品牌“史上最暢銷的音響產品”。它顛覆性的設計,在贏得藝術品的贊嘆之外,也證明了老品牌適應新時代的能力。
今天,B&O在全球擁有50萬名用戶。在圖爾。曼多尼看來,這個龐大的群體有一些共同點:音樂或電視機在他們的生活中占據一個重要角色;他們大多對文化感興趣;他們通常擁有更多的電視頻道,但卻只收看更少的節目。B&O總部正在思考的是如何將這些信息結構化——變成一種更好的、了解現有顧客群體的工具。總部鼓勵經銷商參與消費者的購買數據庫,在他們看來,一旦對消費者的了解到一定程度,每一家經銷商都將從中受益。無論如何,再高品質的產品也需要讓消費者真正能感受和體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