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評論集:中石化買茅臺連環套 > 正文
官員更像企業家,企業家更像官員,不喝茅臺的企業家不是好官
【財新網】 (記者 王曉冰) 中石化最近有點霉,天價茅臺酒之后,中石化總部1200萬元買吊燈、中石化溫榆河圈畔修酒店等等舊聞新聞又都被網友們挖了出來。官司沒完沒了。
傅成玉(專欄)屢新不過幾天,就遭此大難,按說行動不可謂不迅速,出事地廣東分公司的總經理魯廣余已被停職,調查組也迅速奔赴當地。為何人民群眾不依不饒?
問題就出在調查組上。據有人在微博上透露,中石化現在派下去的調查組有三個,其中之一是查誰是“內鬼”,力度頗大,下去就挨個約談,抗拒從嚴,坦白從寬。
中石化這套并不新鮮。中國很多衙門一向是這么干的,出了事,不問事實,先查誰捅出去的。公司內部有問題,是內部矛盾內部處理,捅到外面,就變成外部矛盾了,是添亂,不顧大局。登峰造極者,前不久落馬的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算一個,在劉志軍治下這幾年,鐵路系統人人自危,一問三不知,防媒體防得有如鐵桶一般。結果,劉志軍落馬,高鐵重來。
回到買茅臺這事,我要是中石化,我也委屈。試問100多家央企,哪個不買茅臺,哪個不裝吊燈,哪個不搞高級培訓中心?有的國企總部會議室,還搞得有如人民大會堂一般,讓人一進去便肅然起敬。而下面的魯廣余們就更有理由委屈,不查出內鬼,以后誰還敢喝茅臺?不喝茅臺還能正常工作嗎?按照酒桌上常有的一句話:今天不喝了這酒,生意就沒法做了。
所以中石化要查,不但要查,兩手都要硬。一頭要給輿論表個態;一頭也要給內部提個醒,曝光之風不可漲。
但中石化錯了。人人都知道國企不好管,難就難在監管上。國資委想管,給央企設了各種收入、利潤、ERP指標,又設監事又引入外部董事,但還是管不住企業亂投資亂花錢;國企領導人也想管,但中石化全國各地海內海外子公司孫子公司成百上千個,員工至少70萬以上,光獨立法人的單位就不知道有多少,管得過來嗎?
管不過來怎么辦?世界上難管的事很多,不止這一件。對資本市場來說,最難管的是內幕交易,因為太多太容易,極難被發現。美國人想出的辦法是獎勵舉報人。美國法律規定,監管部門可以將內幕交易民事罰款的10%獎給舉報者。最近,美國又出臺了新規定,增加獎勵的力度,進一步鼓勵資本市場的獵手們四處行動,去發現那些隱藏著的內幕交易。
美國的內幕交易并不因此絕跡,但由此構建的一張全民監督的無形的網,讓有機會搞內幕交易的人在伸手之前都不能不仔細思量一下。這是美國資本市場的競爭優勢所在。著名律師陳立彤引用美國前財長保爾森(HenryPaulson)的話說,危機確實暴露了監管領域的重大缺陷,“但需要的不是更多規則,而是更好的規則”。
對于中石化和其他國企而言,什么是更好的規則呢?答案很清楚,獎勵舉報者,而不是打擊舉報者,將自己主動置于全民監督之下。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如此,國企跑冒滴露現象雖不會就此絕跡,至少會好一些,不至于象現在這么肆無忌憚。當年南京江寧區房管局局長周久耕被人肉搜索之后,據說很多官員都趕緊摘下了手表,甚至出門要備兩包檔次不同的香煙。
這就是全民監督的力量。
不過,話又說回來。中石化如果并不把自己當企業,也不把幾百萬塊錢當回事,自然就是另一套做法。老百姓把自己當股東,人家可未必領情。“三桶油”最近剛剛換完班,中海油的來了中石化,中石化的去當了官。今天做企業,明天做官,因此官員更像企業家,企業更像官員。如此安排的隱含邏輯是,企業是國家的。但長此以往,企業家們也說不定搞混了,覺得國家也是央企的。所以說,不喝茅臺的企業家不是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