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評論員 徐立凡
奢侈行為的不斷曝光不僅極大地偏離了民意寄望,還將在市場上造成更嚴重的反面效果,令廣大用戶對“兩桶油”產生極大的不信任,無法就油品價格達成真正的妥協。
近日,有網友反映,中石化廣東石油分公司購買幾百萬元高檔酒供私人支配,引發強烈關注。此后,該公司證實2010年公司確實采購了數批酒,并稱“這批酒是公司正常的商品購進,屬于公司非油品經營項目”。但相關知情人透露,沒聽說也沒見過公司出售這些高檔酒,網曝所購酒部分用于接待。
經歷“天價吊燈”后再看“天價酒單”,其實已不用驚訝。奢侈花費慣性的養成,源于對財富資源的巨大支配自信。對中石化而言,其尷尬在于,即使這些價值幾百萬元的高檔酒確如廣東分公司所稱屬于非油品經營項目,在附屬便利店經銷高檔酒,反映出的也不過是一種另類奢侈——不講成本和利潤核算的非市場化經營。所以,這只能是一個具有反向意義的說法。這個說法,還不如知情人的內幕透露更能獲得社會容忍度。
奢侈消費也好,奢侈人情也好,非理性奢侈經營也好,微觀的事實細節在這里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么中石化總陷入與民意寄望相違背的行為范式當中。作為全民所有企業,民眾有權利關注、質疑、介入中石化這樣的央企行為管理,有權利期待中石化們的利潤增長與自身利益產生正向關聯。顯然,奢侈行為的不斷曝光不僅極大地偏離了民意寄望,還將在市場上造成更嚴重的反面效果,令廣大用戶對“兩桶油”產生極大的不信任,無法就油品價格達成真正的妥協。這種情況已經出現——比如,中石化一邊奢侈一邊聲稱虧損時,民眾難免會認為,這是一種撒嬌式的價格欺詐或補貼申請。久積的不信任感最終將導致的結果是,即使中石化所言屬實,也難得諒解;真要切實改革,也難獲社會支持。
應該說,中石化廣東分公司部分證實網帖的真實性,為今后的糾偏創造了可能性。但是,這種可能性將成為事實糾偏還是機制糾偏,其結果大為不同。如果只是事實性糾偏,即使全部承認網民監督內容或知情人說法,甚至對相關責任人作出了處罰,誰又能保證不會有下一個“天價”出現?如何保證民意不會在一次次震驚、失望、麻木的情緒傳遞中,失去對壟斷性國企的基本信任?失去對全民財產授權和使用程序的基本認知?果真如此,將極大地影響整個社會對于市場經濟的基本判斷,從而產生難以計算的負面社會效果。
正所謂酒后吐真言。現在需要的是,中石化廣東分公司切實揭開“天價酒單”的全部事實,履行應有的向全民的告知義務。同時,從機制上對屢屢出現的反證其企業道德的奢侈行為予以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