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地方融資平臺貸款中必須把握住三條紅線不放松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謝曉冬 劉琳
2009年全國近10萬億元的信貸增量,一舉超出過去兩年新增貸款的總和,被人稱之為“天量信貸”。它在幫助拉動經濟回升、成功“保八”的同時,也引來各界對于銀行未來壞賬風險、資產泡沫及通脹的擔憂。
在歲末各家銀行貫徹監管部門要求,紛紛制定明年的信貸規劃與金融服務方案之際,如何評價今年的信貸效用?如何厘定未來的信貸方向?近日,中國銀監會相關負責人接受了《財經國家周刊》的專訪。
《財經國家周刊》:怎么評價2009年信貸對于整個經濟的拉動作用?
銀監會:全球金融危機大背景下,信貸高速增長具有“逆周期”的特點。自2008年下半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如何提振社會信心,實現經濟企穩回升,進而保持我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是一個嚴峻挑戰。而經濟與金融的發展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經濟的衰退勢必給銀行業發展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會出現“擠兌”等金融恐慌。
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銀監會果斷實施了“逆周期”的監管政策,可以說是應時而需。而事實證明,這一政策是正確的。
從今年前三季情況看,信貸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效果顯著:
一是貸款投放的地區結構進一步優化。前三季度貸款同比增幅最高的5個省份2009年中,中西部占了4個,分別為重慶、內蒙古、廣西和四川;貸款增加最多的前5名地區分別為廣東、江蘇、浙江、北京、山東,也正是受全球金融危機沖擊最嚴重的地區。
二是三大基礎設施行業的新增本外幣中長期貸款占全部新增中長期貸款的38.9%;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等民生行業貸款增速明顯高于平均水平;此外中小企業貸款、個人消費貸款也明顯增多,涉農貸款增幅則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幅。
可以說,今年的信貸投放對推動經濟企穩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財經國家周刊》:在2009年的信貸投放中,監管部門是如何平衡保增長與防范風險的?明年會有新的舉措嗎?
銀監會:早在危機爆發前,銀監會在日常監管中即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堅守資本充足率、授信集中度、存貸比等幾項基礎性、關鍵性監管指標。同時,要求商業銀行在經濟上升周期,多提取撥備,實現“以豐補歉”等等,這些風險監管措施的實施,在危機爆發后作用即充分顯現出來,使我國銀行業有效抵御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
在今年引導銀行業進行信貸投放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銀監會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始終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信貸政策,堅持保增長與防風險相結合,出臺了系列政策法規,并先后就固定資產貸款、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房地產貸款、信用卡及票據業務、集中度風險、流動資金風險等風險領域,進行重點監管,明確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堅決守住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和授信集中度三條底線,增強風險抵御和控制能力。
明年,銀監會將會在保證這些政策連續性的同時,充分發揮信貸政策對調整經濟結構的促進作用,有效緩解小企業和“三農”融資難問題;提示銀行要防止信貸集中度風險,嚴控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著力提高信貸質量和效益。扎實推進貸款管理“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個人貸款管理辦法》和《項目融資業務指引》)的實施,加大對已發放貸款的風險排查和化解工作力度,嚴控貸款風險。
《財經國家周刊》:有這樣一些聲音,認為大量信貸資金并未進入實體經濟,而是流入股市和樓市,帶來資產泡沫。監管部門對此怎么看,未來會在這方面有什么舉措嗎?
銀監會:對于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樓市的問題,銀監會一直都予以高度關注,嚴厲查處,堅決制止。
銀監會在歷次季度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都將此作為一個重要問題進行重點風險提示。上面提到的“三個辦法一個指引”,核心就是從制度和機制上,強化貸款資金支付審核和受托支付管理,從根本上減少貸款挪用風險,在商業銀行機構與資本市場工具之間建立一道適當的防火墻。
《財經國家周刊》:面對“天量信貸”的出現,有人擔心未來幾年會發生較大面積的壞賬。監管部門對此怎么看?
銀監會:一般來講,信貸大幅增加,可能會導致不良貸款隨之增加。但如果措施得當,增加量是能夠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時,貸款發放后不良貸款的出現也會有2~3年的時滯,所以即便出現,也是可以有效應對的。
從目前看,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持續保持雙降,撥備覆蓋率持續提高,風險抵御能力進一步增強。
《財經國家周刊》:人們注意到,在本輪推動經濟復蘇中的貸款,有一部分投放到了各類地方融資平臺,各界對其中的風險非常關注。監管部門對此是怎么看的?在銀行未來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上,銀監會提出什么原則和要求?
銀監會:銀監會支持商業銀行以適當方式開展與地方政府的合作。與地方政府合作,為自來水、供電、城市建設、道路施工等公用事業及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信貸支持,是商業銀行拓展市場、增加經營收益的有效手段。
但必須牢牢把握商業可持續原則,講究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在提供信貸支持的同時,要注重風險控制,堅持“三查”,即“貸前調查、貸時審查和貸后檢查”,堅持逐個項目審批,不能以支持地方政府的工程建設為名造成銀行新的信貸風險的積聚。
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地方融資平臺貸款中必須把握住三條紅線不放松,即:嚴禁發放打捆貸款;不得與地方政府簽署無特定項目的大額授信合作協議;對出資不實,治理架構、內部控制、風險管理、資金管理運用制度不健全的融資平臺,要嚴格限制貸款,并立即協商風險防范具體措施。
《財經國家周刊》:2009年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基礎改革措施,此舉是不是可以認為是對防范巨量放貸可能帶來的系統性風險的一種對沖措施?2010年還將有何種舉措?
銀監會:管控風險為本的監管,是銀監會成立以來就確立并一直貫徹執行的監管原則。2009年出臺的系列法規、政策,不僅是應對全球危機的需要,更是持續提升銀行業風險管控能力的需要。
2010年,銀監會要繼續引導銀行信貸合理投放,促進經濟金融平穩較快、協調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完善銀行業風險管理體制與機制,完善反周期超額資本和損失準備監管制度,有效維護銀行業安全穩健運行。同時繼續深化行業改革,鼓勵金融創新,深入研究銀行業中長期發展重大課題,認真制定銀行業“十二五”規劃,積極參與國際監管標準制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