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論
中糧集團周一晚間宣布聯手厚樸基金以港幣每股17.6元的價格投資61億港幣收購蒙牛公司20%的股權。
就事論事看,中糧聯手厚樸入股蒙牛是件好事。但是,在產業格局上看,卻隱隱又看到“國進民退”的跡象。
近十幾年來,在保護國民經濟命脈、維護宏觀經濟穩定的考慮下,國家經濟政策向國有企業傾斜,金融政策也對國有企業照顧有加,特別是大型的壟斷性國有企業。在國際金融危機襲來之時,各企業資產價格普遍大幅縮水、企業資金鏈普遍緊繃,可在政策庇護下,一些國企贏得更大的市場占有率,因此應對危機的持久力較一般民企好得多,即使碰到資金鏈緊繃甚至斷裂,國家往往會注資。
可是,民營企業在這種情形下,不是被并購就是被參股,并購者和入股者不是跨國企業就是大型國企,現在以國企為多。不管是誰,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在這種情況下在“退”是不爭的事實。
或許有人會說,國企參股甚至收購民企很正常,正像民企同樣可以參股、收購國企。可問題是,今天的國資國企太大了,在全國資產性的財富總量中,76%掌握在國企,只有四分之一在民間。面對巨大規模的國企和困難重重的融資渠道,民企想收購,可能也力不從心。
眼下,國企有必要在醫療服務、金融服務、電訊服務、交通運輸、港口機場等行業全面開放,讓民間資本參與進來。直到國企民企大致平衡,再來提倡互相參股。 □郁慕湛(上海 媒體從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