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2009年鐵礦石談判 > 正文
鐵礦石談判“持久戰” 記者觀察:鐵礦石談判“卡”在哪
我國堅持鐵礦石降價幅度40%,而澳大利亞礦產商只同意降價33%,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談判卡殼的局面呢? 來看記者分析。
這是記者在青島港拍攝到得畫面,從畫面中不難看出,鐵礦石卸載的繁忙程度。
今年前5個月,我國已經累計進口鐵礦石超過2億噸,鐵礦石庫存更是遠遠超過1億噸,高出正常庫存量的3倍。在全球鋼市慘淡聲中,我國的鐵礦石進口卻依然大增。澳大利亞商人面對需求自然不愿意輕易降價。那么,為什么我國的鐵礦石需求量在市場需求嚴重下降的時候還能保持這么大的需求量呢?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各地小鋼廠復產。
同樣都是鋼鐵企業,為什么大鋼廠限產,小鋼廠會全面開工呢? 我國大鋼廠現在買的鐵礦石價格都是去年制定的長期協議價,按照這個價格,生產出來的鋼材價格肯定是非常高的。相對來說,目前市場上需要的都是技術含量較低的螺紋鋼等一些建筑鋼材,而這些很多都是中小企業生產的,大鋼廠生產的高品質鋼材不好賣,只好限產,而小鋼廠從現貨市場購買鐵礦石,價格為80美圓,相比之下大鋼廠能拿到的長期協議價是每噸100美元。 因此,小型鋼鐵企業大量購買鐵礦石,加緊開工生產,搶占市場,也就顯得合情合理了。而經過一個月的調查,中鋼協認為,這還只是造成我國鐵礦石進口激增的一個因素,更主要的原因來自于囤積居奇的國內鐵礦石貿易商。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 “今年的貿易商比去年同期大約增長了20%,就是進口量比去年大約增長了20%。增長了大約3千9百萬噸,也可以說目前礦石之所以積壓就是我們貿易上超量進口” 。
單尚華告訴記者,一些貿易商認為今年鐵礦石談判不會取得太大的降幅,鐵礦石價格還要上漲,因此囤貨待價而沽,這就造成鐵礦石進口量的大量增加。也正是如此,盡管首次領銜鐵礦石價格談判的中鋼協一直在努力,但實際上,中鋼協的談判籌碼已經被我國紛亂的鐵礦石現貨進口一點點的吞噬干凈。
加時賽編后
談判仍舊沒有結果,這意味著中國鋼鐵企業只能購買現貨礦,這樣一來,現貨價格必然上漲。 目前我國的鐵礦石庫存只能支撐全國鋼廠3個月左右的時間,三個月之后,鋼鐵企業該怎么辦呢?沒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