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王瑞霞
日前,國家電網公司首次向社會公布了“智能電網”發展計劃,根據該計劃,智能電網發展在我國將分為三個階段逐步推進,到2020年,可全面建成統一的“ 堅強智能電網”。由于智能電網便于風電等新能源并網發電,風力發電受制于電網調度的瓶頸有望打破,所以該計劃堪稱風能等新能源發展的一大“利好”。
人們常用“車多路少”來形容我國風電發展面臨的窘境。近年來我國風力發電突飛猛進,目前風電裝機能力已位列全球第一。但與此同時,我國電網設計與建設卻相對落后,從而導致風力發電項目紛紛上馬,卻在電能上網時受阻。業內人士透露,現在大部分風力發電廠都與電網公司簽訂必須完全接受電網調度的合約,否則電網公司就不同意風電上網,由此,風電廠無法發揮全部產能。
電網企業建設風電電網的積極性為何不高?天相投顧研究員分析稱,主要是因為經濟效益差,運行管理復雜,且國家對電網企業進行風電場配套電網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夠。
風電是我國新能源振興規劃的重點,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施鵬飛曾表示,原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對風電到2020年的總裝機容量定的是3000萬千瓦,而現在這一目標有可能調整為1億到1.5億千瓦,而3000萬千瓦的目標可能在2011年就能實現。
風電若要獲得長足發展,智能電網的配套建設已成一大前提,智能電網將成為新能源資源新的發送、調配平臺,從而打破風電發展面臨的電網制約瓶頸。與傳統電網相比,智能電網具有更為強大的兼容性,為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發展,創造了更大的可能。而一旦智能電網建成,國家將通過政策鼓勵家庭和企業安裝小型高效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并支持消費者購買或出售綠色電力。也就是說,智能電網可供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及時接入電網,介入過程還可以自行控制。
智能電網建成雖值得期待,但仍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按照國家電網公司公布的計劃,2009年至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2011年至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2016年至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也就是說,還要經過十多年,我國才能迎來一個技術和裝備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堅強智能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