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止凡
浙江金華市晨園乳業有限公司的多批次牛奶中被檢出一種名為“皮革水解蛋白粉”的物質,這種物質為可疑致癌物。
該案發生在九部委聯合開展打非專項整治之際,且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情節極惡劣,引起浙江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目前,企業法人代表毛建華等被刑拘。(見本報今日A16版)三鹿之后,為何仍有“晨園”?按常理,在自身行業剛遭遇一次生死存亡的大危機后,包括晨園乳業這樣的地方企業在內的所有同行,都應該會有深刻的危機意識,以三鹿為鑒注重食品質量安全。難道三鹿倒閉對晨園乳業一點觸動都沒有,他們為何敢如此大膽地頂風作案?晨園事件表明,欠缺法律制約的商家道德是信不過的,就像馬克思說的:只要有300%的利潤,他們就敢冒殺頭的風險。晨園公司的頂風作案,也許最適用的“名言”是:最危險的地方往往最安全。你想,當社會把關注目光都投向三聚氰胺,質監部門必然也會將大部分精力投向三聚氰胺的檢測,如此一來,皮革水解物就可以暗渡陳倉了。不知晨園公司是不是這樣想的,果真如此,或許該“祝賀”他們差點成功———事件曝光是因為有人匿名舉報,而不是質檢部門的檢測。
晨園公司的膽大妄為,最主要的原因或許不是他們喪心病狂,更可能是他們對質檢機制的輕視。一方面,質檢部門往往習慣于自上而下的“專項行動”,專注于一種或幾種項目的檢測,而在范圍更全面、要求更高的日常檢測方面品質不高;另一方面,地方質檢部門的檢測技術也成問題。報道說,皮革水解物的檢測難度比三聚氰胺更大,而晨園乳業的取樣品,還得從金華送到杭州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