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群舒
幾天前,國家發改委稱,“因為近一段時間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上升”,從3月25日起,國內汽油、柴油價格分別提高290元和180元。消息一出,各方熱議。議論焦點并非漲價多少,而在于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油價之間“跟漲不跟跌”。
據業內人士統計,4年來國內油價漲跌13次,其中9次漲價,4次降價。顯然,漲價次數多、降價次數少。具體來看,每當國際油價上漲,國內成品油價格往往是迅速跟進“完全反映”。而當國際油價下跌,國內成品油價格往往“悶頭不響”,千呼萬喚之后,也只是部分反應。以2008年12月19日成品油降價為例,國內汽油出廠價降低13.8%,柴油出廠價降低18%,航空煤油降低32%,這是4年來降幅最大的一次降價。可是,同期國際油價已經從每桶147美元降至40美元,降幅超過66%。兩者相比,國內油價的下調不過是走走過場。在這種情況下,近期國際油價略有上升,國內油價就急不可待地“跟漲”,怎能不讓人議論紛紛?
在其他領域,類似“跟漲不跟跌”的情況也有很多。去年10月27日房貸新政出臺,國內掀起了存量房貸打7折的呼聲。這本是一件減輕貸款買房者負擔的好事。然而,大大小小的銀行遲遲不推出細則。眼看到了年初,細則出臺,五花八門的附加條件也接踵而來。比如,不提出申請的不辦,信用記錄不“過關”的不辦,貸款金額不達標的不辦,兩三年內提前還款的不辦……諸如此類。少數銀行甚至提出,不存10萬元、20萬元也不辦……林林總總的要求,讓貸款人“過五關斬六將”。據筆者所知,即便是完全達標的優質客戶,很多也是到3月底才真正實現7折優惠,此時距離新政出臺,已經足足過去了5個月。筆者不禁要問,過去政府推出有利于銀行的舉措,銀行的效率咋就那么高,總能在第一時間迅速推出,而且加班加點也在所不惜?
漲價與降價,本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但一來一去之間,有關部門、有關企業的態度截然不同,不由令人感慨。規章制度的調整,標準理應統一,不能說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就迅速到位,有損于自身利益的就拖拖拉拉。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蔓延,百姓精打細算過日子,涉及利益格局的調整,更要平衡各方利益,千萬不能搞“雙重標準”,讓廣大消費者有苦說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