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輪經濟危機對汽車行業影響特別大,美國三大汽車廠處境尤其危險,相關零部件廠商也受到涉及。正如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后,全球汽車行業經歷了一次小規模的整合,本次經濟危機也一定會帶來行業重整。
最近幾個月來,一些我們熟悉的汽車品牌,悍馬、薩博、沃爾沃等都傳出要被收購的消息,有報道稱中國的一些汽車廠商將參與收購。但在我看來,在乘用車整車領域,這種可能性很小。
科爾尼公司去年曾在印度和中國汽車企業高管人員中進行了大規模調研,從結果來看,中印之間的差異十分明顯。相比之下,印度汽車廠商對于并購態度更加積極。而中國的受訪者更愿意通過一些間接的方式開辟國際市場,比如出口、海外建廠組裝,或是合資、OEM等風險較小的方式,最后才會考慮并購。而且中國企業關注的地區也并非歐美主流市場,而是俄羅斯、中東、東南亞等邊緣市場。
印度的塔塔汽車去年年初對捷豹和路虎的收購在業界引起重大的關注,從技術能力和企業規模來說,中國多家本土廠商都要高于塔塔,而且從產品線角度看,中國公司的產品線也與被出售品牌更容易產生協同效應,而且與這些品牌的母公司都有戰略合作關系。但印度企業的優勢在于與西方的文化差異小于中國。我們的調研也對2005年以來中印兩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情況做了對比,結果發現,印度廠商的投資規模是中國的30倍,而且平均每筆金額是1.5億美元,中國企業平均只有1700萬美元。對中國企業來說,歐美市場更加難以把握,并購后的整合能力也十分有限。
在我看來,目前中國大部分整車企業沒有意圖也沒有自信去收購國際品牌,這些想法非常合理。中國企業管理層最關心的是擴大銷售規模,也就是說并購的戰略目標在于取得市場份額。而印度企業的目的在于取得技術和品牌,這種差異也導致并購后運作模式的不同。塔塔收購的路虎和捷豹,雖然與福特共享技術,但基本上是相對獨立的小公司,塔塔只是作為他們的控股公司,整合難度不大。對塔塔來說,收購的最大收獲是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未來幾年中國廠商還是會將海外戰略的重點放在歐美以外的市場。與印度廠商不同,中國企業確實擁有在這些市場具有競爭力的產品。至于進入主流市場的時間,從上次的訪談來看,85%以上的人說要等到5年之后。
至于收購通用等公司在中國的合資公司資產,我想中國企業會權衡考慮,一方面自己會通過收購外方資產得到合資公司的控制權,但與此同時,他們一定也會考慮這個收購對于技術來源的影響。
當然,對于中國企業來說,經濟危機還是帶來了許多機會。發生并購的可能性,商用車要大于乘用車,因為相對來說,中國商用車的技術水平與美國同行的差距要小得多。零部件方面的并購,我認為非常有可能,這也是我給中國企業關于海外并購的建議,我們稱為珍珠項鏈的做法,就是一開始做些小規模的投資,沿著價值鏈一個一個來投資或收購。這個方法比較適合于沒有海外經驗的企業。
戴加輝博士(Stephen W. Dyer, Ph.D。),是科爾尼(上海)企業咨詢有限公司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