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商務部禁止可口可樂收購匯源 > 正文
“可口可樂并購匯源案被否”之余波猜想
否決并購案釋放出何種信號
3月18日,商務部最終否決了可口可樂并購匯源果汁案,為這場街談巷議的話題在3月20日的終點線前畫上句號。我曾經很認同一些專家所說的,這場并購是企業之間的市場行為,匯源所在的行業也不是核心產業,并購完成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不大。但現在看來,商務部的決定也有其合理性。
這是出于防范壟斷對市場競爭效率造成損害的考慮。商務部的解釋十分清楚,可口可樂公司在碳酸飲料市場上具有壟斷地位,但是在果蔬汁市場上卻沒有優勢。假若集中后,可口可樂公司利用其在碳酸飲料市場上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綁銷售果汁飲料;或者采取措施,限制果汁飲料市場競爭,對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造成擠壓,都將會對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造成損害。可以想見,可口可樂的修正方案沒有完全解除商務部的擔憂。與此同時,網絡調查顯示相當多的受眾對并購并不認可。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一個相互開放的市場上,并購不應該是單方向的,而應該是雙向的,就像美歐之間經常發生的跨國并購一樣。但是,在中美之間,并購卻存在很大的不對等性。在2008年9月美聯社有關可口可樂收購匯源的一篇評論文章中,作者指出:“中國是外資看好的最主要目的地,但成熟企業被收購之事在中國極少發生。”
這段話顯然存在兩個事實上的錯誤。其一是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并購已經發生過許多起,作者顯然對外資并購中國企業的狀況不了解;其二是對中國公司在美國的并購屢屢受阻置之不談。從中海油、海爾等中國公司在美國的并購接連遭遇挫折來看,美國一些人對來自中國的商業并購案還帶有種種歧視看法。這樣的意識形態導向,不僅阻礙了正常的并購活動和資本、要素的跨國流動,也對美國的開放形象造成很大的損害。
時至今日,美國上上下下都希望中國購買美國的國債,但對如何開放中國資本進入美國市場的并購不置一詞。在投資渠道狹窄、美元未來走勢不確定的情況下,單純要求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想法讓人非常不理解。
同時,商務部的裁決結果是維持現狀,朱新禮還得繼續“養豬”。在并購案提出時,朱氏曾提出一套“養豬賣豬論”,引起強烈的輿論反響。但看看全球的企業家,祖孫三代都養一只豬的現象也不乏其例。而從企業成長階段看,不斷轉換跑道改變經營方向也未必收益更大。可口可樂看中朱新禮的“豬”,不僅是因為其在中國有高的市場占有率,而且還有全球市場前景。經此并購一役,朱新禮與匯源的聲望都因而大增,對于未來公司與個人的發展當然都有很大助益。朱新禮不妨潛下心來,考慮一下如何把企業做得更大更強,把企業的產品市場向國外延伸,讓匯源成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的跨國公司。屆時,朱新禮也可以借勢成為具有全球影響的“豬館”。
□周民良(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