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億,現金交易,而且最好是中國人。”邵逸夫為自己經營了近半個世紀的基業開價。邵老先生并非后嗣無人,然而豪門是非多,個中原因使得子女無意接管其家業。
100億港元的天價,溢價高達61%,市場嘩然而應者如云。默多克1987年收購TVB敗北后,這一次仍舊沒有成功,原因是被擋在了“最好不要落入外資手中”盾牌下。市場消息稱,最有可能成為“接棒者”的大佬碧桂園主席楊國強,也因金融海嘯沖擊股價暴跌,導致收購之路不得不中道崩殂。
于是,2008年12月23日,邵氏兄弟推出私有化方案。公司控股股東ShawHoldings計劃以每股13.35港元的價格對邵氏兄弟提出私有化。目前持有公司75%股權的ShawHoldings將收購其尚未持有的25%股權(約9990萬股),預計總代價13.3億港元。
大股東私有化的方案公布后,市場猜測邵逸夫可能因早前賣盤受挫,索性趁目前公司股價低迷,以低價將邵氏兄弟全盤收入囊中,待日后市道好轉后再將其轉手。
風波暫停,然而難以想象的是,那個從默片走到有聲,從黑白走到彩色;捧紅周潤發、劉德華,評選出趙雅芝、張曼玉等港姐;每年拿出1億多元支持內地公益事業;設立東方諾貝爾獎——“邵逸夫獎”的101歲的六爺(邵逸夫)將以何種方式為自己的事業謝幕?香港廣泛傳有“二世祖敗家”的俗語,王永慶92歲仍奔波于事業,邵逸夫耄耋之年仍獨掌大權,皆因“放不下”。
“心在香港,盛世最強”,2007年邵逸夫為TVB40歲生日做如上寄語,這也是六爺對未來接任者的厚望,只是到如今仍不知接任者身在何方。
中文大學會計學院教授范博宏香港的家族企業業務成功與否,講究的是政經關系、人脈網絡,這些都是很難帶落給下一代的,除非早早培育出接班人。
《環球雜志》以美國為例,早年不少公司也是由一個家族主導,而后開始慢慢演變,引入專業管理人才。目前不少大型美國公司,家族已經不再持有公司的經營控制權。
《競爭力》邵逸夫做了兩件偉大的事情,一是打造TVB,二是公益。更可貴的是,他還將TVB做到了公眾化,將公益做到了制度化。但如果接班人問題處置不當,兩大偉業可能都要打個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