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范從來
公司控制權市場理論的提出源于學術界對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的反思,以及大蕭條之后涌現的公司破產重組與兼并收購浪潮。以曼尼(1965年)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在新古典企業理論的框架內,重新審視公司兼并并購行為,用“公司控制權市場” 這一概念闡述了以兼并收購表示出來的公司控制權交易對公司治理效率的影響。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建立與發展,對我國上市公司控制權市場的研究在2000年后也成為熱點,張慕瀕博士的《公司控制權市場治理效力論》(以下簡稱《效力論》)一書,正是這一方面的探索之作。
與前期有關公司控制權市場的著作不同,《效力論》沒有將研究的主體脈絡僅僅放在公司控制權交易對公司績效的作用結果上,而是緊扣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現實背景,深入分析上市公司控制權市場治理的作用機制與內在機理,沿著公司控制權交易可以促使“管理改善”和“更富效率的股東行動主義”兩條分支,對上市公司控制權市場的治理過程、治理效果做了系統、全面的探索與研究。
作者認為,對中國公司控制權市場的研究主要在于控制權市場的治理效力,而對治理效力的研究則應著眼于公司控制權市場治理的運行機理,探討在資本市場制度變遷過程中公司控制權市場是如何發揮治理作用的。受發展階段和發展背景所限,我國公司控制權市場仍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運作,因此沿襲西方范式常用的以交易績效作為度量標準無疑會陷入簡單的因果關系分析,而忽視經濟環境、制度變遷、微觀主體等“黑匣子”的重要影響。
《效力論》一書不僅提出以公司控制權市場的運行機理作為主要的研究思路,還結合國內公司控制權市場發展狀況,從“管理改善”和“股東治理”兩個途徑來探究公司控制權市場治理的作用過程,并結合我國股權分置改革的實際,提出了我國公司控制權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與重點,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公司控制權市場治理效力論》
作者:張慕瀕
商務印書館
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