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瑤 高江虹
整個鋼鐵行業都意識到災難已經來臨,行業巨擘寶鋼也不例外。
寶鋼利用得天獨厚的優勢,開始了一輪“鏈條對鏈條的競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今年年初,寶鋼和中船集團計劃打造“最具競爭力的供應鏈”,以抵御全球金融危機。
鋼鐵產業鏈到底有多堅強?記者就此采訪了寶鋼國際貿易公司總經理王靜。
《21世紀》:在此次金融危機中,鋼鐵業是受沖擊最大的行業之一,寶鋼這樣的龍頭企業也不例外,這是否意味著,鋼鐵業已經面臨全行業虧損?
王靜:無論在中國還是國外,企業都面臨嚴峻形勢。在對鋼鐵有重要意義的汽車行業,最優秀的企業,例如豐田,也面臨虧損,美國百年汽車企業克萊斯勒也在虧損,所以,中國鋼鐵企業有一些虧損也沒什么大驚小怪的。
《21世紀》:鋼鐵業面臨困境,主要原因何在?
王靜:目前,中國鋼鐵業的優勢是,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第二,產業升級進行到一定階段,各大鋼廠(包括民企)都進行了新一輪裝備、科技、研發的投入;第三,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第四,產品升級也到了比較好的階段,現在,國內材料的滿足率大于95%。
但優勢和劣勢有時候是相互轉化。
比如,以前規模是優勢,但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就成為劣勢。這就看我們如何思考,如何應對,采取與“供小于求”或“供求平衡”時不同的方式。
中國鋼鐵業的第二個劣勢是,營銷策略有待提高。在滿足下游需求時,企業應采取“完全成本”的概念,而不應僅僅是價格戰,不應該采取“只比價格”的銷售模式;第三,原材料的高成本,如何迅速的改變,如何在國際談判中既遵循原有規則,又在規則下建立自身的話語權和掌控力;第四,在“供大于求”并且產業集中度不高的情況下,如果大家都試圖將自己的產能最大化,那對自身的傷害也會很大。這些問題還有待調整。
《21世紀》:從產業鏈的角度,應該如何理解和化解鋼鐵業危機?
王靜:從鋼鐵業的產業鏈來說,上游,重要的是,對原材料的掌控能力如何形成,像中鋁對力拓的收購,已經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未來的關鍵是,最終的效果能否實現,這還有待觀察。
鋼鐵業的下游則更廣泛些,有汽車、家電等行業,但中間都要經過流通環節。
國內鋼鐵流通環節跟國外是有很大差異的,在市場波動的情況下,流通環節如何跟上下游保持一致性,這是非常值得去建立的。例如,去年下半年,由于中間流通很脆弱,造成恐慌性拋盤,流通環節的價格大幅下挫40%左右,這就是由于上下游供應鏈之間沒有形成聯動的、保障的、一致性的機制。
與上游的價格談判,材料利用率的提高,周轉的加快,存貨的管理,對下游“完全成本”的形成,這些措施將使企業綜合成本下降,但需要供應鏈上多個環節的合作,有鐵礦石供應商、鋼廠、物流企業、下游鋼材使用企業、銀行等。
只有共同的合作,才能使整個產業鏈上的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21世紀》:說到上游,寶鋼正在參與的2009年鐵礦石談判進展如何?
王靜:目前還在常規談判過程中,最終,當然希望他們降得越多越好。
《21世紀》:在中國鋼鐵業2008年下半年的整體虧損后,寶鋼目前的狀況如何?
王靜:整體來說,寶鋼集團和寶鋼股份在2009年1、2月還是盈利的。1月份的市場需求是提升的,但預計3月份會有所下降。
《21世紀》:2009年,寶鋼的粗鋼產量會不會下降,在出口方面,有怎樣的目標?
王靜:寶鋼的產量目標和去年一樣,實際上,能保持和去年一樣就不錯了。并購后,我們的產能增加了,具體數目還取決于市場的需求狀況。
而今年的出口目標是,鋼材出口將占到寶鋼總產量的8%至10%。這個數字指的是集團的總產能,但并購的新產能未計算在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