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去年11月出臺的汽車、船舶等九大產業振興規劃之后續政策,紡織與裝備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在2月4日溫家寶總理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獲原則通過。
九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陸續出臺充分體現了政府在調節產業發展步驟、解決經濟增速放緩方面的決心。與以往單獨倡導科技進步與新興產業進步不同,此次規劃與后續措施著眼于汽車、紡織與裝備等傳統產業部門,而這些部門亦是目前國內經濟增長與刺激就業的主力部門。
從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角度來看,紡織與裝備制造等產業也是受負面沖擊最為沉重的幾大產業之一。依據2月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008年工業經濟運行數據:2008年機械行業出口交貨值14297億元,增長18.4%,回落15.2個百分點;而紡織品等傳統主力出口項目在2008年也只實現了個位數的增長,2008年紡織行業的工業增加值和出口交貨值分別增長10.3%和4.7%。
伴隨主力出口行業萎縮而來的是失業增加,居民生活收入水平停滯不前等社會問題,而此前所提倡的新興產業發展需要較長的孵化和培育階段。因此政府在政策方面轉向現有產業的調整升級以應對衰退風險。然而從此前鋼鐵、汽車產業與此次紡織、裝備產業的調整振興規劃細則來看,現有的規劃方案仍存在諸多缺陷與不足。
首先,短期內的優惠力度不足。如此前對紡織產業的出口退稅調整預期是從14%提升至17%,達到“征17%返17%”的國際一般水準,然而此輪原則通過的政策安排僅僅提高到15%。按照目前國內紡織出口產業對外依存度超過50%,退稅提高1個百分點,增加行業利潤40億元人民幣的大致水平來看,現有的調整政策離預期還有80億元的差距。另對裝備制造業的出口退稅問題則未有明確的表示。
其次,調整振興規劃的目標在于提升產業競爭力,但是具體的政策措施未有明顯突破。縱觀調整政策,多數仍集中于產業內部兼并重組、加大信貸支持技術改造力度方面,對于如何提高研發能力、實現技術進步則語焉不詳。另外,對于重點企業的扶植政策也未出臺明確的指導措施。對于裝備制造領域,重點企業往往代表了整個行業的最高發展水平,加大對重點企業的支持往往能起到以點帶面的效用。
再次,雖然相對于去年11月出臺的九大產業振興規劃而言,此次的調整規劃已經較為詳盡。但是從具體操作實踐的角度來看,紡織、裝備行業的實踐發展還需制定進一步的實施細則。業內分析人士也紛紛指出,新政具體收效如何尚有待于實施進程表現。好的實施細則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政策效應,因而務必盡早在各個行業協會建議基礎上形成具體的政策實施細則。
(作者系金融學博士)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