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舸
12月21日至2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重慶考察。在視察汽車企業時,溫家寶表示,企業輕易不要裁員,要千方百計穩定就業。
誠然,國際市場的日漸蕭條和國內房地產的寒冬,正在加重著相關產業的感冒。對于國內許多行業及企業來說,這真是一場艱苦卓絕的自我救贖。可以說,企業與社會都正在為以往不管市場、只埋頭做世界工廠的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承擔后果。顯而易見的是,一旦外部市場萎靡不振,龐大的產能即告停頓,從而讓經濟體系和社會陷入減速的狀態之中。
然而,企業除了向經濟學所稱的“微笑曲線”的兩端移動,抑或以大規模裁員來削減成本,并不僅僅意味著簡單的企業經營決策的調整,事實上,在更為關鍵的層面上,更需要企業對從治理結構、內部文化、經營理念、公共目標到市場策略等整體經營模式的完整置換。具體來說,企業不但要考慮單純的生產環節,更要在設計研發、產權保護、市場策略、廣告營銷、危機公關等諸多方面廣泛著力。也許可以這樣說,如果以往企業那種微薄的代工制造利潤,是依靠粗放的管理方式及較為普遍的忽略人的價值的文化環境獲得的話,那么,毫無疑問,今天所有向有著更高經濟價值、文化價值轉移的計劃,則勢必是建立在尊重員工、尊重合作伙伴、尊重游戲規則、善待公眾、尊重和捍衛人的尊嚴和權利的價值基礎之上的。
必須要看到,在裁員潮的過程中,政府及輿論焦點除了關注工資是否被拖欠、社保是否被漏繳,勞動者的其他主體需求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其實如果我們把每個員工置于權利主體位置,不難發現裁員給員工帶來的傷害,不僅僅是少了一份工作這么簡單,我們更需要關注他們的其他連帶需求,那就是:勞動保護需求、工作價值需求、就業尊嚴需求和犧牲補償需求等。這些需求,在有關單位的裁員過程中往往不同程度地被忽略了。這種忽略是不能以經濟不景氣的理由加以解脫的。因為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改善民生,即使企業發展壓力增大,也不可犧牲勞動者權益。
因此,我們的一些企業不能因為現在處于經濟寒冬,經濟壓力增加,就忽視企業的社會責任,以大規模裁員作為唯一手段,甚至不惜違法“走人”,留下債務及拖欠工資福利等爛攤子。事實上,企業是社會化、人格化的公民,在人力資源調整時有必要把員工置于主體位置去考慮,理解他們的主體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經濟好轉時及時招到合適的員工。
而這些方面的行動,其核心要素就是,一定要建立符合現代價值的發展理念。這對于以往“只管埋頭拉車、從不抬頭看路”的制造型企業來說,實在是一次浴火重生的過程。
因此,溫家寶希望企業輕易不要裁員,實際上是對企業行為模式和價值理念的一次全面刷新,可以說,不在市場轉移過程中建立起符合現代經濟社會理念的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企業過度功利近視的經營行為就很難得到社會和市場的認同,利潤的產生也是不可持續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