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牽動整個鋼鐵業神經的鐵礦石談判即將到來,國內的鋼鐵“巨無霸”能否沖破國際鐵礦石巨頭的壓制值得期待。更讓鋼鐵業界擔心的是,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成本壓力、下游行業需求減弱的環境下,鋼鐵行業盈利的潛在風險和困難明顯增加。而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鋼企重組和產業集中度的問題自然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
“鋼鐵行業增長的拐點已經出現,那種靠需求旺盛,產品價格上漲,大家都賺錢的發展模式將很難再現了。中國鋼鐵產業必須在這場經濟‘寒流’中加快兼并重組、加速產業結構升級,來應對全球經濟的波動和衰退。”鞍鋼集團的一位負責人說。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統計顯示,前8個月,中國鋼企的生產成本上漲了60%。而國內市場鋼材價格進入7月后開始下滑,社會對鋼材的需求繼續減弱。截至10月份,全國大中型鋼鐵企業的虧損面有可能超過60%。而在今年1至9月份,鋼鐵行業虧損額達11.54億元,是去年同期的18.06倍。由于鋼鐵產能供大于求,一些經營不善的企業將被迫關閉或重組。弱勢企業只有與資源有保障、技術裝備先進、市場穩固的企業重組,才能擺脫被淘汰的命運。
國資委的一位負責人表達了同樣的觀點:“鋼鐵業真正優勝劣汰的時候來臨了。由于日子一直過得不錯,鋼企重組靠政府推動一直很難有所突破。今天,‘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必將顯示其巨大威力。”
不容置疑的是,由大型優勢企業主導兼并重組,可以進一步把重組后的企業集團做強做大,并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特大型企業集團。同時,充分發揮大型優勢企業的主導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照顧和協調政府、企業、職工個人在重組過程中的利益關系調整,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實現合作多贏。正是由于此,鋼企重組一直為政府和行業協會所力推。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通過兼并重組,國內鋼鐵業的集中度不斷提升。今年以來,我國鋼企兼并重組步入高潮。短短半年時間,山東、河北、廣東、廣西等省級“鋼鐵航母”陸續成立。按上半年的粗鋼產量計算,我國前10大企業鋼鐵產量已經占到全國總產量的41.37%。
針對目前如火如荼的重組熱潮,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指出,重組的目的不是為了做大而做大,而是在把企業集團做強的前提下做大,充分發揮并購重組1+1>2的綜合效應,帶動雙方企業的資金、資源、人才、裝備、技術、產品等各方面生產要素的全面整合優化。所以,中國鋼鐵企業在兼并重組中一定要注意符合產業的科學布局和發展規劃,要符合企業的戰略定位和發展規劃,避免盲目多元化傾向。兼并重組要避免盲目擴張,做好各種風險的防范和規避等。
國內鋼企重組的實踐也說明,要把原本獨立運作的鋼企重組成一個大型鋼鐵集團面臨著諸多困難,從人事到管理,從公司策略到公司資產等,需要較長時間的磨合。
市場這只無形的手雖然威力很大,但要看到,在鋼企重組過程中,包括地方利益等在內的各種非市場因素,仍然是鋼企重組需要突破的最大障礙。建立健全和完善跨地區、跨省市企業并購重組的有效利益協調和平衡機制,實現鋼鐵產業在全國的合理規劃和布局等,這些仍然離不開政府的積極引導、規范。
鋼企重組市場發威,政府引導不能松懈。相信中國鋼鐵工業經過新一輪重組,會以嶄新面貌出現在世界鋼鐵工業面前。